小通本以为,汽车厂商和电池企业合作不会发生什么大事,顶多就是某车型用上电池企业的最新电池,可以实现“最高可达XXXkm的续航能力”等“挤牙膏式”的升级罢了。
但是,沃尔沃和宁德时代的这次合作,让小通留意到电池行业的一大趋势,而且这样的趋势可能会改变你对纯电动车的刻板印象。
消息显示,沃尔沃和宁德时代将会在电池循环闭环管理领域展开深度合作。用大白话来讲就是,沃尔沃将回收新能源车辆的退役电池和生产过程中的报废电池,从这些电池中提取镍、锂等关键金属材料,宁德时代负责将这些新提取的再生材料生产出新的电池,再应用到沃尔沃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
部分消费者不买纯电动车不是因为不支持环保,相反,他们认为纯电动车要比燃油车更污染,其中的最主要论点就是废旧电池的处理问题:一旦这些电池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电池的有害物质外漏造成的污染会更大。
看似有点道理,但我国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大国,对废旧电池的处理早就形成一套流程了,“废旧电池无法妥善处理”的现象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虽然这些措施没有放在台面上讨论,但相信整车生产全流程的规范化,也会对推动行业发展作出贡献。
“私有化”,成电池回收行业的新趋势
截至2023年,我国新能源车的产销量连续九年保持全球第一,而纯电动车已经进行了多次的迭代升级,但目前主流纯电动车依然采用锂离子电池。锂电池的寿命一般在10年左右,这样算来第一批进入国内市场的纯电动车已经进入了报废期。
实际上,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工信部在全国各地已经建立了超一万个回收网点,而且还能根据残存电池容量来回收废旧电池。回收网点将电池回收后处理办法无非就是两个,一是对于那些还有电量的电池,采用“梯次利用”,虽然不能用在汽车上,但可以用在能耗更低的领域,比如遥控器等等;二是对于无法再重新利用的电池,通过原料提取和重新制作,重新用在汽车领域,缓解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资金压力。
更重要的是一点是,私自拆卸、拆解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由此导致环境污染或安全事故的,属于违法行为。这意味着,完善的电池回收流程以及法律支持,让“废旧电池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成了死局,而沃尔沃和宁德时代的合作,无非就是将电池回收的过程“私有化”。
以现在的电池技术,电池的续航能力和安全性都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但是各家电池的“设计风格”却是不太一致。车企回收自家产品的废旧电池,再进行提取和制作,其实更有利于降低整个电池循环闭环的成本。
这点就与科技行业的“以旧换新”很像。同一品牌的终端设备换新,并不需要额外花费太多的资金,而用其他品牌的终端设备来换,可能就花费更高的价格。到目前为止,除了沃尔沃之外,宝马集团也实现了动力电池闭环回收的商业模式。
仔细想想,蔚来的换电模式其实也是电池回收“私有化”的新型解法。然而,换电模式接近“零和游戏”,也就是说换电过程本身不会产生新的电池,新车主去换电很有可能换到的是一块曾经用过的电池。
对于类似的疑问,蔚来副总裁沈斐表示,电池只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从换电站出来的一定是健康且安全的电池,并没有否认从换电站出来的不是“二手电池”。
站在用户的角度,换电模式所花费的成本并不高,即便更换的电池很有可能是“二手电池”,但毕竟可以多次换电,车主不会受到电池衰退所带来的影响。
站在企业的角度,经营换电站需要承担更高的费用,而单纯走废旧电池回收循环道路反而是提高收益的做法,这也不难理解大部分车企都不加入换电的阵营。综合来看,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私有化”将会是电池回收的未来趋势。
消费者顾虑难消
除了电池回收问题之外,煤炭火力发电也是部分消费者认为电车不环保的原因之一。他们认为,电动车本身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电动车的电是由发电厂提供的,大部分发电厂都采用煤炭火力发电,而煤炭本身就是不可再生资源。
确实,火力发电仍是我国发电方式中最主要的一种。数据显示,2022年火力发电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3.8%,相比2021年下降了2.9%,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13亿千瓦时,在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占比达47.3%,而且其装机增速都要比火电更高。
2013年—2022年全国电力装机结构
2014—2022年全国分类型发电装机增速
而在排放污染控制上,数据表示,2021年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828克/千瓦时,比2005年降低21.0%;在2006年-2021年,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等措施,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5.1亿吨。
2012年-2021年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绩效
但无论清洁能源如何进步,排放得到多大的控制,煤炭火力发电造成的污染依然存在。只要这一现象存在,就不太能够完全打消消费者“纯电动车有污染”的顾虑。
在技术多次升级迭代下,发电产生的污染得到了良好控制,环保问题不再是制约新能源车发展的关键因素,但电池衰退快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无论是车企电池回收循环闭环还是换电模式,其实都刻意避开了电池衰退快的这一痛点,本质上还是“治标不治本”。
或许,锂电池目前已经来到“挤牙膏”的最后阶段,车企要想解决电池衰退快的根本问题,可能需要通过固态电池等新型材料,越早跳出自己的技术“舒适区”,越有机会夺得下一个新时代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