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固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固理新能源”)完成数千万元融资,由东方富海投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产线搭建和团队建设。
固理新能源成立于2022年6月,主攻高容量钠电负极磷碳材料,公司核心团队来自武汉理工大学,拥有丰富的研发和产业化经验。
其中,首席科学家唐浩林教授围绕锂/钠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从事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20年,曾主持863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重大项目30余项;总经理陈刚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博士,拥有多次创业经验,曾设计并管理运行3万吨/年新材料产线。
钠离子电池是近些年十分热门的赛道,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补充产品,钠离子电池天生具备低成本、高安全、更宽工作温度区间和更高倍率性能等特性,这些优势使钠离子电池更贴合储能、备电、小动力等对能量密度要求较低且价格敏感的应用场景。
在钠电材料上,正极端的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类材料已经成为主流,且市场上已有万吨级别的产线。而负极端的硬碳材料,目前面临成本较高、易析钠等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瓶颈,且无法满足更高性能钠离子电池需求。
因此,固理新能源将研发重点放在了磷碳材料上。磷碳是将红磷以纳米团簇的形式弥散于炭孔隙结构中得到的一种高容量负极材料,性价比更高。
在磷碳方面的专利布局上,目前,固理新能源已经拥有已申请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已授权7项,拟申请专利10项。
据固理总经理陈刚介绍,对比于硬碳而言,同样用量磷碳的能量密度可提升25%,若同样性能,磷碳负极成本可降低60%。而且磷碳材料在快充性能上比之硬碳要提高2-3倍,且能抑制析钠。
陈刚说:“如果把硬碳看做是锂电中的石墨,那磷碳可以类比成硅负极。但磷碳比硬碳更便宜。”
据介绍,与硬碳材料相比,磷碳负极材料规模化量产后成本要小于3万元/吨,克容量能超过1200 mAh/g,是硬碳的四倍有余,且首效可达到90%以上。使用了磷碳负极材料的钠离子电池,也可以在能量密度上突破200Wh/kg。
磷碳的产业化也如硅碳一样,前期都是与硬碳掺杂使用。据固理新能源测算,当钠电负极100%用硬碳材料时,成本在5万元/吨,当添加了20%的磷碳,能量密度会提升10%,成本会下降49%。
但磷碳也存在了关键性的问题,即膨胀问题和制备工艺。对此,固理拥有两大核心技术。其一是表面原位转换技术,可以将磷碳电极体积膨胀率由300%下降到30%,在稳定性和循环寿命上满足商业化要求。
其二是同素异形体结构转换控制技术,该技术采用独家催化剂,制备过程可以完全杜绝白磷的残留,提高生产和使用安全性。
在产能端,固理已经建设完成吨级中试线,也将在2024年完成千吨级的磷碳材料产线建设,并实现小批量出货。本次融资的完成,将进一步加速固理新能源的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