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是长江以北首个‘双算力’园区,拥有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青岛‘海之心’计算中心两大人工智能计算机集群,聚集人工智能企业200余家。”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宋宁宁说。
4月15日下午,“行走先行区 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团走进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下称“产业园”)。宋宁宁表示,产业园定位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2023年2月挂牌运营,目前拥有国创家电中心、中科曙光及歌尔微电子3家链主企业,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2023年,产业园的产业规模达到170亿元。
宋宁宁称,产业园将瞄准算力服务支撑、软硬件融合创新、产业智能化应用3个主攻方向,重点发力AI(人工智能)信创硬件制造、AI算法软件研发、AI模型训练与数据服务3条新兴赛道,并着重招引智慧家居、工业智能、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生命健康、空天地海6大应用场景。
打造赋能青岛市产业发展的Al创新高地,产业园有何底气?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由华为、中科曙光打造的“双算力”中心。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新型生产力。《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一个点,就会带动国家数字经济和GDP分别增长3.5‰和1.8‰。
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下称“计算中心”)首席运营官孙笑笑说,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兴起,从2022年底开始,青岛的企业对算力的需求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过去一台服务器足够满足两到三人的人工智能工程师团队的使用,2024年的状态是“算法团队扩张到原来的10倍,每个算法工程师可能都需要一台服务器的算力”。
“对于企业而言,获得算力的成本越来越高,计算中心的愿景就是让大家能获得更普惠的算力。”孙笑笑称。
计算中心基于华为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建设,在2023年2月正式上线,是山东省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该项目位于产业园核心园区,首期建设100P(1P为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算力,投资约3.9亿元。
上线以来,计算中心已与海尔、海信、以萨、中车四方等50多家企业合作,为智慧海洋、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电力等领域提供算力支撑,孵化了100多个场景化解决方案。
根据规划,中科曙光与崂山区联合打造的“海之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落地后,将进一步增加产业园的算力规模。依托“双算力”中心,未来产业园的算力规模将达到600P。
除了算力服务,计算中心也提供其他服务。孙笑笑提到,在应用创新方面,计算中心提供了一系列的AI开发工具和框架,最大程度帮助用户缩短新技术学习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在产业聚合方面,计算中心会对接、识别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给予资源支持,推广方案落地到本地产业中;在科研创新方面,计算中心结合青岛区位优势与产业特色,联合科研院所、高校,比如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自然资源部海洋第一研究所等,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为青岛的人工智能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