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科技巨擘已开始大举投入AI基础建设,但相关营收尚未出现实质成长。 根据分析师估算,AI企业每年必须赚取约6000亿美元,才能负担它们的AI基础建设(例如数据中心)。
Tom's Hardware、Cointelegraph 6日报导,英伟达去年的数据中心硬件营收为475亿美元,多数是应用于AI与高效能运算的绘图处理器。 亚马逊云计算商Amazon Web Services、Google、Meta及微软等许多企业都在大举投资AI基础建设,但这些投资是否能有回报?
云商(尤其是微软)正在重金囤积GPU。 辉达财报显示,其数据中心营收有一半来自大型云端商,光微软就为2024会计年度第四季(11-1月)贡献22%营收。 与此同时,英伟达2025年第一季度(2-4月)卖出的数据中心GPU价值约190亿美元。 Q1期间,英伟达数据中心营收较去年同期激增427%至226亿美元。
辉达新推的B100/B200处理器,承诺效能可望高2.5倍、成本仅增加25%,有望带动更进一步的投资潮、创造另一波供给短缺问题。
Sequoia Capital分析师David Cahn的计算相对简单。 首先,他将英伟达的营收运转率(run-rate,指按照运行速度推估未来表现)预估值乘以二,来估算AI数据中心的总成本(GPU占据一半,其余是能源、建筑及后援发电机)。 然后,Cahn再将这个数字乘以二,来涵盖终端用户(例如新创商、或向AWS等云商购买AI算力的业者)的50%毛利率。
Cahn指出,OpenAI营收正在飞快成长,2024年有望从2023年底的16亿美元上升至34亿美元,这凸显OpenAI的市场主导地位、远远超越其他营收还无法达到1亿美元的初创商。
然而,就算是乐观情境下,科技巨擘也难以创造6000亿美元的AI营收。 Cahn指出,假设Google、微软、苹果及Meta各创造100亿美元AI相关年营收,而甲骨文、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X及特斯拉各创造50亿美元AI年营收,这跟AI企业每年需赚取的6000亿美元相比,还是有多达5000亿美元的差距。
Cahn相信,业界不能期待AI投资能快速带来回报,同时还需意识到当前投资计划的投机本质,并持续创新、创造价值。 若不这么做,则这个价值数千亿美元的泡沫势将破裂,甚至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