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ChatGPT 在 2022 年底迅速爆发以来,数亿人尝试过使用 AI,然而真正留存和活跃的用户却并不多。很多人会说 "AI 很聪明,但并不适合我 ",然后耸耸肩离开。
在谷歌、微软等一众科技巨头正热衷为 AI 疯狂砸钱之际,这项技术带来的实际回报却遭受广泛质疑。高盛甚至评价 AI 泡沫比互联网泡沫更甚一筹。
人工智能——一项颠覆世界的创新技术,还是泡沫终将破裂?8 月 16 日,媒体观察到 10 个关于 AI 并不乐观的现象,包括使用频率低、缺乏杀手级应用、生产力回报不明显、资本支出增长乏力等。
AI 使用频率低:大多数人只用过一两次
ChatGPT 在 2022 年底迅速爆发,仅用两个月就达到了 1 亿用户。数亿人尝试过 AI 应用,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只使用过一两次 AI,或者每隔几周才回来使用一次。
AI 应用活跃用户的增长貌似已经进入瓶颈期。谷歌趋势(Google Trends)数据显示,过去 9-12 个月中,ChatGPT 的活跃用户没有太大增长。
分析师 Benedict Evans 问道," 如果这是改变一切的神奇事物,为什么大多数人实际上只会说‘非常聪明,但不适合我’,然后耸耸肩走开?"
今年第二季度,AI 在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的提及次数正在下降。媒体称,各家公司对人工智能的谈论越来越少。
数据显示,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司提及人工智能及相关词汇的数量较第一季度显著下滑。
科技巨头资本支出上调,但幅度不大
包括微软、Alphabet、亚马逊和 Meta,在最新的季度财报中透露,2024 年前六个月的资本支出大幅增加 ---- 累计总额达到 1060 亿美元。后续,亚马逊、谷歌、微软、Meta 等大型科技公司的资本支出计划与展望受到密切关注。
投资者们迫切的想知道这些巨头们是否还热衷于砸钱投资 AI。不过,据高盛称,在这些公司发布业绩报告后,市场普遍预期 2025 年科技巨头们的资本支出和研发支出只将增加 3%。
AI 生产力的滞后,还需要更多时间
高盛的股票研究主管 Jim Covello 对当前的 AI 泡沫非常悲观,他认为这种泡沫可能甚至比上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更严重。高盛预测 AI 在未来十年内对经济的实际影响会很有限,AI 只会使美国生产力增加 0.5%,GDP 仅增加 0.9%。
数据显示,企业对大语言模型(LLM)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许多企业正在进行试点和实验,但真正将其部署于业务中的公司并不多。AI 本质上是一种技术,而非产品。要使其真正有用,需要将其拆解或重新组合到新的框架、用户体验和工具中,AI 大模型离大规模部署还有一段路要走。
就像互联网时期的前期投入的变现也需要漫长的时间,比如宽带建设、消费者购买 PC、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类似地,iPhone 也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最初的销售数字不高,直到 2010 年才真正起飞。
英国知名研究公司 BCA Research 首席策略师 Dhaval Joshi 近日发布一项研报,将日元套利交易与 AI 泡沫相关联。
Joshi 认为,所谓 " 日元套利交易 " 的平仓以及 " 人工智能泡沫 " 的初步退潮实际上可能已成为同一种交易。令人信服的证据是,它们的价格走势完全一致。
策略师 Joshi 认为,虽然卖出日元的人可能与买入 AI 股的人不是同一个人,但卖出日元和 " 吹大 " 人工智能泡沫之间,其实是同一个交易过程的两端。卖出日元 ( 借入日元进行套利交易 ) 促成了人工智能泡沫的扩大,而人工智能泡沫又促进了日元的抛售。
Joshi 认为,日元套利平仓交易还在继续。这也意味着,人工智能泡沫还会扩大……
华尔街机构们认为,科技巨头在 AI 领域的资本支出如此之高,却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和更高效的应用。在过去两年里,只出现了 ChatGPT 和 Github Copilot 两个现象级 AI 产品。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风险投资者更喜欢 BTB 商业模式。
高盛认为,只有专注于 AI 基础建设类型的公司盈利表现还不错……
比如,亚马逊、谷歌、微软和 Meta 在 AI 资本开支上的投入,基本都流向了建造数据中心以及购买英伟达的 GPU 产品。
标普全球正在向埃森哲付费,为 3.5 万名员工提供 " 生成式人工智能 " 培训。
分析师 Benedict Evans 评价道," 我曾经开玩笑说,如果你连续三次强调数字化转型,一个埃森哲的合伙人就会突然出现,并向你递上一份合同——现在,同样的情况发生在 AI 上。欢迎来到企业 IT 的世界 ~"
"AI 培训 " 真的必要吗,还是一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