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百模大战”显然已经演变为“千模大战”。
据《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4年)》统计,目前,全球的基础大模型有1328个,中国的大模型也达到了478个,约占全球数量的36%。
这也折射出来,虽然Open AI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估值将达到800亿美元,一骑绝尘,但其实生成式AI相关企业呈现出来短期喷涌而至,各类产品发布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密,相对的,商业化落地速度也被一再提及。
毕竟,不论大模型如何多,怎样快速实现商业化变现,率先把大模型跟具体场景结合,最先冲到商业价值的终点线,才会是这一轮大模型竞争的赢家。
尤其是,国内各家相关企业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进程一再推前,进入AI发展的深水区,各家企业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才能靠自己的独特竞争力获得一定的江湖地位。
当下,正值财报季,以云天励飞为例,其半年报显示,云天励飞营业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97.4%。这也是一份关于AI发展非常圆满的答卷。
“多位一体”的AI战略初显成效
为何以云天励飞为例来讲述生成式AI的突飞猛进?这是因为,云天励飞是业内少有的既有自研大模型,又有自研AI芯片的企业。随着未来大模型的应用不断深入,边缘AI市场将越来越广阔。
而且在大模型普遍追求规模效应的当下,云天励飞提出边缘AI战略,以及其基于边缘AI平台的三大业务领域:智能硬件、智算运营、智慧行业,似乎是“反其道而行之”,但刚发布的2024年半年度报告,却验证了云天励飞自身发展的前瞻性和独特性。
为何这么说?“行业+大模型”市场不断扩大,这本身就为云天励飞智慧行业相关业务带来新的增量。
目前,云天励飞早已形成城市治理、智慧交通、智慧应急、智慧城管、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泛商业、智慧道路巡检、智慧警务、低空经济、智慧教育等行业产品与解决方案体系,并结合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特点和行业需求,持续拓展创新业务。
也因此,今年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4大模型示范应用案例》中,云天励飞与深圳市龙岗区打造的数字政务行业大模型入选。
究其原因,就是在智慧交通和智慧警务解决方案中,云天天书大模型在事件分拨、处置、分析等环节均发挥重要作用,为提升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作出重要贡献,助力城市实现了交通的智能调控以及公共安全事件的有效预防。
此外,云天励飞在今年上半年还格外重视智慧教育业务。云天励飞提出公司提出了 Fly计划,致力于构建全面、立体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系统,为学生、教师和学校带来颠覆式的教学体验。
再看智能硬件,云天励飞选择自研和收购两条腿走路。半年报中,云天励飞基于自研“云天天书”大模型和神经网络处理器,打造出了面向各类边缘AI场景的各类硬件设备,包括 AI 芯片、与华为昇腾合作打造的“天舟”大模型一体机等,并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
这其中,云天励飞还推出了融合“云天天书”多模态大模型能力的警务安全智能终端,具备万物识别、自然语言检索、警务知识咨询等功能,可全面助力基层警务人员提升执法水平。
另一方面,今年3月,云天励飞直接收购智能穿戴方案设计头部公司岍丞技术。而后者的产品则主要应用在华为、荣耀、OPPO、VIVO、安克、boAt、Noise等品牌的终端产品上。
收购岍丞技术后,云天励飞得以积极探索“大模型+智能可穿戴”相关产品。尤其是7月,云天励飞还注册了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噜咔博士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人工智能硬件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极有可能是云天励飞为进军C端智能硬件市场做的准备。
至于云天励飞倚重的“智算运营”则更不用多少,早在2023年,云天励飞就开始深度布局智算行业,不断在技术能力、集群运营管理、客户资源、供应链渠道等方面积累自身核心竞争力,在同行业中资源储备较为齐全。
据悉,云天励飞自 2023 年起在芯片方面,云天励飞有芯片自主研发能力。去年底发布大模型推理芯片DeepEdge10;今年推出采用D2D Chiplet技术,基于DeepEdge10芯片平台打造的大算力芯片DeepEdge200.并打造了IPU-X6000加速卡。
在大模型训练方面,云天励飞甚至自主研发了千亿级大模型“云天天书”,并在大模型的研发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算力调优、提升模型训练效率的技术平台和相应工具,并将上述技术沉淀娴熟地运用在 AI 算力服务中,帮助客户提升模型训练及算力利用效率。
半年报也显示,今年6月,云天励飞与德元方惠签署AI算力运营合作协议。德元方惠将向云天励飞购买AI训练及推理异构算力服务,总算力规模约4000 PFLOPS,该协议在未来三年服务期内将为云天励飞贡献约16亿的营收。
未来,云天励飞亦可在超大规模异构高性能算力集群中,将自研推理卡与高性能训练算力相结合,为自研推理卡落地打开场景触角,搭建生态,为行业带来更丰富的算力服务。
从长远来看,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离不开边缘AI的支撑。从自动驾驶、机器人/具身智能到 AI PC/phone,面向现实世界,基于设备端智能化的边缘 AI 正逐步发展壮大。
越来越多行业巨头开始拥抱边缘 AI,一方面,谷歌、微软、Meta 等都推出了轻量化大模型支撑边缘 AI 的应用;另一方面,苹果、英伟达等巨头推出边缘 AI 芯片,应用在 AI 手机和机器人上,支撑边缘端的大模型运行。
边缘 AI 让物联网升级成为 AIoT,助力大模型落地。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随着 AIoT 的发展,未来 3 年边缘智能硬件设备将保持 5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蛋糕做大”的竞争下如何快速成长?
从2023年至今,做大模型、做生成式AI到底能不能赚钱,其实一直是行业里热议最多的话题。
根据Bloomberg Intelligence披露的数据,2023年全球生成式AI市场整体规模约为670亿美元,预计2029年及2032年将分别达到7280亿美元和1.3万亿美元,2022-2032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
也因此,在早期大模型狂热至今发展一段时间后,业内普遍达成了一个共识:此次大模型应该是一场“蛋糕做大”的接力竞争赛。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也曾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基础模型对商业社会及日常生活所产生的革命性影响越来越显著。
这首先,对于企业来说,自身发展壮大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比如,6月6日,云天励飞就发布公告,其与德元方惠签署《AI算力运营合作框架协议》。德元方惠将向云天励飞购买AI训练及推理异构算力服务,总算力规模约4000PFLOPS,该协议直接预计在未来三年服务期内为云天励飞贡献约16亿的营收。
云天励飞当然是一抹行业缩影,其背后正是业内都看到,大模型对各行各业影响之大可以说史无前例,将引领千行百业数智化创新发展,也有更多的新生力量不断蓬勃发展。
当然,一体两面,无论是各类基础设施的完善,还是目前格外热闹的价格战,使得竞争实力差的企业更多只是昙花一现快速退出市场,也使得更多专注于大模型的公司不得不考虑自身所面临的更大资金压力。
那么,另一方面就是不断加剧的价格战。
作为巨头,李彦宏也判断道,(大模型)价格战几乎不可避免。“但某种意义上讲也不是坏事儿,当你足够低,甚至免费的时候,就会有更多人有积极性来尝试,去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大模型对于各行各业的渗透速度会更快。”
同为巨头的阿里云就率先宣布通义千问大模型降价,其中GPT-4级主力模型Qwen-Long的API输入价格从每千tokens 0.02元直降至0.0005元,降幅高达97%。对此,阿里相关人士就表示,这次降价旨在推动AI应用的爆发,预计未来大模型API的调用量将呈现成千上万倍的增长。
紧接着,字节跳动的豆包大模型,也直接将AI使用成本从“以分为单位”降低到了“以厘为单位”的时代。百度、讯飞等等都紧跟其后,都进一步加剧了大模型领域的竞争,但同时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创新空间。
具体而言,上游的基础设施层,包括AI芯片、存储芯片、数据层、算力层等,技术附加值高,市场集中度强,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而下游的应用层,则面临着消费者需求广泛、应用程度不断加深的挑战。
但另一方面,各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独特竞争力,增加投入,以扩大自己的护城河。
科大讯飞近日披露的2024年半年报中,就显示随着星火大模型商业化落地不断扩大、未来自我造血能力不断增强,可以实现公司把握人工智能的产业红利,长期的高质量、可持续增长。
而面对严峻市场形势,科大讯飞管理层认为,当前还处在人工智能的关键历史机遇期,公司在模型的源头和应用落地上,坚持不能手软,并在大模型商业变现到自我造血过程中的路径和节奏已经逐步清晰。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到21.91亿,占营收比重达到23.5%,同比增加了5.35亿。
云天励飞也是这么做的。比如,云天励飞早就在持续看好大模型进入成熟商业化阶段后推理需求,并不断在推理算力领域进行战略部署。
2023年底,云天励飞自研的神经网络处理器NNP400T的DeepEdge 10 正式发布,可广泛应用于AIoT边缘视频、移动机器人等场景,目前已在智慧交通、清洁机器人等领域进行应用。
此外,依托创新的D2D chiplet架构打造的推理卡已适配SAM CV大模型、Llama2、通义千问等国内外开源大模型,可承载大模型应用落地的大规模推理计算。
这也正如李彦宏所强调的,就市场本身而言,最终会回归理性,最终还是要看谁的技术更好、效率更高。就过程而言,技术的优势,也决定了竞争的可持续性。
所以,大模型大潮袭来后,所有的头部厂商们一如既往地野心勃勃固然没错,但确实也只有凭借自己的独特竞争力,才能在期待蛋糕做大的同时,夺得属于自己的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