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5日讯: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是一位表达欲很强的人,除了理想汽车的新车发布,他不基本不参加商业活动,但他在微博很活跃,经常有个性化,甚至情绪化的表达。
正因为如此,3月2日,当他用了将近半天面向媒体阐述他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产品和企业愿景上的一些思考——不少在现场的人都这么说,“这就像一节MBA课程。”确实让外界有些诧异。
2022年12月9日,他发了一封内部信,推动了理想汽车的矩阵型组织升级。当晚,他是这么解释的:“从2021年开始,理想汽车就在观察、研究那些顶尖的万亿级别收入规模的企业,公司发现这些企业拥有共同的特点,其收入规模达到百亿级别时,往往会升级到矩阵型的组织模式。接下来,理想汽车也将向千亿收入规模的目标迈进。”
或许也正是因为那一封内部信,才有他这一次如此罕见的长时间的公开发言。在将近2.6万字的发言中,可以总结为“过去、现在、未来”六个字。
如果进一步扩展,那就是他对三个问题的阐述:一是理想汽车过去为什么要做增程式汽车;二是现在理想汽车怎么扭转纯电动汽车的后发劣势;三是理想汽车会成为一家怎样的企业。
在出来创业做汽车之前,李想参与了对蔚来的投资并成为了蔚来的董事。蔚来成立之初已经决定主打换电模式。这种模式也得到了李想的认可,他认为这是电动车最接近燃油车加油的补能效率。
不过,单独建设换电站意味着很高的成本。当他决定出来创办车和家,甚至到2016年立项做理想ONE的时候,资金仍然不允许同样建设换电站采用换电模式。充电难是问题之一,充电困难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另外一个问题则是电池成本高。碳酸锂的价格最早只是4-5万元/吨,电动车渗透率不断提升,也带动碳酸锂价格翻了十多倍。从能源安全的角度看——我国生产全世界超过60%的燃料电池,但碳酸锂储能不足世界的10%,纯度高的碳酸锂矿基本都在国外。李想认为,长远来看,即使降价,碳酸锂的价格也将稳定在20-30万元/吨,而不会下降至最初的价格了。
“效率”被李想认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电池充电和放电效率越高,则整车成本越低——比如,800V高压充电平台、更低的风阻系数加上碳化硅,整体效率优化之后,80度电池包可以实现和当下100度电池包一样的续航里程,且充电速度能更快,充电时间更短。
做到这些的话,和当下传统的400V电动车相比,整车成本能够下降3-4万元。“800V充电桩的铺设成本也不贵,如果到2025年我们建立3000个超充站,总共花费大约是100亿。然后分摊到每年。对于一家年收入千亿规模的企业而言,成本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李想算了一笔账。
不过,理想汽车不是第一家提出800V和碳化硅作为充电解决方案的造车新势力。2022年8月,小鹏汽车发布了小鹏S4超快充发布,这是国内首个车桩量产的 800V 超快充平台,配合小鹏G9可做到车桩结合,实现最快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但实际情况是,要在理想状态下才能达到这样的效率——比如一个充电站只有一辆车在充电,或者是场站的电网能够提供如此的效率。
这就要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基础设施对于800V高压充电的支持。这同样也是李想留下的待解疑问,打个比方就是,如果卖了4G手机但只有2G网络,那也只能体验2G网络的效率。
理想汽车还把扭转纯电动汽车后发劣势的希望放在智能化上。在2023年1月28日发布的一封内部信中,他就提出一个目标“理想汽车要在2030年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导者。”这一次,他把这个目标更加细化,能够在2030年的时候与特斯拉、苹果等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水平上不相伯仲。
在电动化时代,智能化已经逐步成为汽车的第二性能,从辅助驾驶进化到自动驾驶,座舱内语音交互等方面都有人工智能技术。
在长期目标之下,李想认为,2024年是电动汽车智能化变革2.0的开端——从现在的软件和硬件叠加,利用驾驶规则进行驾驶决策发展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获得更接近人类的以感知环境进行驾驶决策。“大部分头部汽车企业能够做到2011年年底特斯拉的水平,到2024年的时候,大家普遍能做到2022年底2023年初特斯拉在北美的水平,搭建真正基于大模型、基于BEV(纯电动汽车)技术实现的城市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他说。
具体到做法上,李想明确了一点,理想汽车不会基于逐个城市进行标定来做城市NOA,这不算是先进的技术,而是会提供基于大模型的全部城市全覆盖的NOA功能。为此,理想汽车搭建了四支人工智能的算法团队分别解决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工厂和智能零售共四个领域的智能化问题。
按照理想汽车的规划,最早能够在今年正式推出首款高压纯电动汽车,此后会以每年至少推出两款高压纯电动车型进行布局。但李想也很清楚,一直到2030年,理想汽车都是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两条腿走路。
“到2027年,理想汽车要在20万元以上乘用车(市场)占据35%市场份额。”这是李想在“2030目标”之外一个比较具体的目标。但如果没有一些定语,李想这一目标几乎无法实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2356.3万辆,其中,2022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1176.6万辆,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388.6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完成688.7万辆。
剔除20万元以下的A0级乘用车,我国2022年20万元以上的乘用车销量约为1300万辆。按照李想的说法,即使在未来四年时间里,我国乘用车市场销量保持不变,理想汽车要在2027年实现455万辆销量,才能够实现35%的市场占有率。
以BBA中2022年中国市场销量最好的宝马为例子,80万辆的年销量,在中国20万元以上乘用车市场份额也不过6.15%。如果BBA能够在2027年维持2022年的销量,理想汽车的销量将是BBA销量之和的两倍还多。
在技术上,李想更像画蓝图;但在销量上,李想无异于画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