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2日讯:眼下跨界造车已经成为时髦,小米、苹果、百度等科技企业都或明或暗进军汽车行业。虽然华为在汽车行业动作不少,问界、极狐、阿维塔等都有华为的技术赋能,而问界的华为智选车模式更是由华为深度参与全价值链赋能。
不过毕竟他们都不是“华为”牌汽车,不少人一直搞不懂问界与华为的关系,还期待华为亲自下场。
近日,余承东正式宣布:华为没必要造车,问界就是华为生态汽车品牌,华为对它的用户体验负责。在问界的官方宣传海报中,也悄然表更为“HUAWEI问界”。
从余承东的表态可以看出,问界就是华为在汽车领域所有技术和资源的承载者,是没有华为logo的“华为”汽车。当问界已经具备了华为产品的所有基因,此次更名也是未来进一步彰显华为在问界中的主导角色。问界在过去一年已经创下了新能源汽车品牌成长记录(一年交付超8万辆),未来前景又如何?
华为智选车代表一种趋势
如今的汽车承载的功能和场景越来越多,早已过了单纯“机械”玩法的时代,整车控制的电子电气架构、支撑座舱功能的车机系统以及逐步落地的智能驾驶,都远远超出了传统车企的能力圈。
在传统汽车制造模式下,主机厂将车辆功能不断分解成不同的模块,然后由Tier1、Tier2等不同级别的供应商进行分解。在机械时代,只要做好产品功能匹配与验证,自己负责好核心的动力系统就可以了。
到了智能化时代玩法不一样了,无论操作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还是芯片、传感器,对于大多数传统车企来说都是技术盲区,想要应用只能使用供应商交钥匙的方案。这样带来的坏处就是不同功能各种为政,主机厂既不能自己进行深度开发,整车协同体验做得也就不好。
以车机系统为例,目前国内主流的都是第三方方案或者国外车型移植,用户交互设计一言难尽,即使有的主机厂想要进行相关功能开发,步骤流程十分漫长,落地的难度也比较大。所以才有了吉利收购魅族、小米造车等故事。
反观华为问界代表的华为智选车模式,就是要打破科技企业与主机厂之间的信息、技术、能力壁垒,发挥各自的优势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华为有三十年的ICT技术积累,有消费电子领域ToC的经验积累,有国际高端品牌运营经验,而这些恰恰是许多车企欠缺的。
就像余承东说的,华为的质量流程、用户体验、品牌与销售渠道资源都可以与车企共享,并且在华为生态汽车联盟中统一拉通、快速复制。而问界作为华为生态汽车品牌的代表,自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华为问界如何复制华为的成功?
华为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作为一家伟大的企业肯定是各种综合要素齐聚的结果,我们不妨把视角拉近,聚焦近十年来快速崛起的ToC的终端业务。在小编看来,最重要的就是华为体系化创新能力和对用户体验的关注。
前者很好理解,华为的业务几乎遍布所有ICT领域,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都有深厚的积累。很多企业许多功能是想到做不到,而华为却可以想到就能想办法做到。
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也体现在华为产品的方方面面,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跨设备互联”。以前的手机、PC、平板等设备大多各自为战,即使提供互联步骤也比较复杂。华为全家桶之间信息流、文件的互联互传都非常方便,甚至是打印机也只需轻轻一碰即可完成打印。
如今,华为问界的车型也已经融入了这一互联生态,通过车机天花板鸿蒙座舱,导航、音乐等信息可以在手机与车机之间无缝流转,车内也可以轻松控制家中的智能家居,让车辆成为智慧生活的超级终端。
鸿蒙座舱不是把华为MatePad搬进了车内,而是根据出行场景进行全新设计的车载智慧屏幕,也是实至名归的车机天花板。
近日,问界M7第二次OTA升级带来了另一重磅功能——智慧寻车,可以说是华为体系创新能力的最佳体现。我们都经常会遇到大型停车场找不着车的情况,而智慧寻车就是自动监测记录车位信息,并主动推动到车主APP中,帮助你快速寻车。
这一功能涉及停车位信息识别(OCR算法、大数据)、经纬度计算(惯性传感器)、隐私防护(人工智能)等等复杂的技术才能最终落地,传统的车企即使洞察到这一需求也无法自行完成开发,更无法在第三方的车机中完成开发,而华为可以利用现有团队在三个月内实现从立项开发到落地应用。
总结
余承东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的窗口期只有两三年,华为必须要抓住。而传统车企往往六到八年才能完成车辆的换代,已经很难适应如今快速变化的汽车市场。问界代表的华为生态汽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品牌发展路径,那就是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消费者关心的不是背后谁负责技术与制造,而是呈现给他们的使用体验。
在交付一年后问界的成绩单是超过8万辆,已然创造了新品牌首年销量记录。在华为的主导下,华为问界的技术和体验都有开拓高端市场的实力,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些耐心,你仍然可以像过去那样相信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