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阳能光电产业在狂飙3年后,由于国内外订单减少,已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近来频传光电的电厂案延期、大量裁员和关停产的消息。 外界担忧,随着电厂项目延期潮兴起,中国光电产业恐出现大量烂尾。
根据中国产业媒体《北极星太阳能光电网》报导,自去年10月以来,中国大量光电业者的电厂案出现延期,几乎涵盖光电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包括金属硅(工业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设备研发、以及分布式光电发电站等。
统计显示,大全能源、京山轻机、内蒙古欧晶科技、能辉科技等多家光电业者,都发布公告称项目延期,其中不乏与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的电厂案。
针对上述公告进行分析显示,延期主要受市场环境、供需关系等因素影响,导致目前光电产业链价格波动加剧。
中国《华夏能源网》也报道,目前项目延期呈现增加的趋势,并引述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专家组副主任吕锦标指出,这主要受整体产能过剩影响,尤其以组件环节的过剩现象最明显。
吕锦标表示:「先前,业者对市场需求的预期太高了,都在拚尽全力扩产抢市占率,导致如今争食者众,市场不够分了。」
报导也引述中国光电产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指出,2023年光电产业供给端产能达1003GW,市场需求约550GW,产能高过需求约1倍。 产能过剩导致2023年光电产业链各个环节价格大跌,其中硅料价格跌幅超过7成,组件价格跌至历史最低。
政策主导的产业积极扩张,不仅导致产能过剩,甚至引发光电业者裁员和债台高筑。 《华夏能源网》统计,截至2023年9月底,118家光电企业总负债规模合计达1.76万亿元人民币(7.64万亿台币);其中24家企业负债比超过70%,4家超过90%。
光电大厂晶澳科技在去年11月的投资人关系活动中预计,未来半年到1年内,上百家二、三线光电企业将不得不减产、停产、甚至退出产业,特别是在今年春节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