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证券市场整体上呈现下跌趋势,大多数股票是哀魂遍野。但在家电板块中以格力、美的、海尔、苏泊尔、老板为代表的白电、厨电板块,却是逆水行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走势。并且美的、格力、老板、苏泊尔、小天鹅等还在上半年逆势创出历史新高。
但是,在家电板块中也不是铁板一块,在格力、美的为代表的白电强于大市的同时,黑电企业海信、长虹、康佳、TCL的走势低迷,个股价格也都是在低位徘徊,长虹、海信还在4月中下旬开始了一轮极速杀跌,令投资者惊心动魄。
这就有投资者要问,为何同为家电企业,黑电企业的股价走势跌跌不休,而一些白电企业的股价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是什么原因导致黑白电企业的走势迥异,深层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其实,对比一下主流黑白两道的情况,或许就可以一目了然!
第一,基本技术特点差异所致
众所周知,以电视为代表的黑电是属于电子产品范畴,其技术的迭代非常快。早先的CRT时代,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就是一个技术分明的变化。而CRT在上个世纪末被LCD所取代,从成像原理上都有了颠覆性的革命。此后,在LCD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背光源的LED。在LED上技术又不断迭代,依次出现了3D技术、4K技术等等,现在又有OLED技术正在酝酿新的迭代。
问题在于,黑电技术迭代如此之快,但核心技术并不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像面板等尖端的技术为韩国的LG、三星,日本的索尼、夏普,台湾的友达、群创等所掌控,导致了国内电视厂家仅成为一个整机组装企业而已,技术上不具有主导权。因而,也就失去了产业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而白电产业则不同,因为白电属于典型的物理属性特征,相对黑电来说技术含量并不高。以白电中技术最复杂的空调来说,从20世纪初诞生以来,电驱动制冷剂循环制冷(热)的基本原理始终没变,所变化的仅仅是样式上的不断美观和附加功能的增减而已。
与黑电不同的是,正因为白电没有难以逾越的核心技术,革命性的技术变化几乎没有,所以外资企业轻易的就抛放弃了对白电的投入,反倒促使中国企业迅速掌握了关键技术,并且依靠规模形成防御外资品牌的壁垒。
第二,掌握的产业链程度不同
看一下产业状况,黑电整机企业如上所说,几乎就是一个产品看起来光鲜的组装企业,上游产业链的核心技术与产品,都不掌握在电视整机企业手中。这就意味着对于电视整机企业,生产、销售就是挣得可怜的加工费而已。
而白电企业则不同,与黑电产品相比较,虽然技术门槛没有黑电高,但是一方面凭借规模效应筑起的行业壁垒,使得行业主流企业的话语权分量大,具备了行业的定价权。因而,相对容易获取较高的利润;另一方面白电企业掌握着产业链绝大部分。包括像空调、冰箱的核心部件——压缩机,龙头企业都自己拥有。
从产业链上游来说,白电几乎掌握了全部产业链的90%以上,而黑电最大的核心部件显示器基本上都掌握外资品牌手中。换句话说,黑电行业整机企业对上游产业链的掌控比较少,而白电不同的是基本上掌握着整个行业产业链。
第三,彩电行业是群龙治水
再来看黑白电产业格局的状况,白电像空调TOP3品牌格力、美的、海尔,占据了市场接近80%的市场份额,冰箱TOP3品牌海尔、美的、美菱的市场占比也在70%,洗衣机与冰箱基本上相似。
而黑电的市场格局就截然不同,海信、创维、TCL、长虹、康佳五大传统品牌,加上新近崛起的乐视,几乎就是齐头并进局面,与白电市场格局相比就是群龙治水的局面,很是值得业内玩味。
一旦形成群龙之水的局面,势必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属于白电的空调最为明显,龙头只有两三家,他们就成为行业的既得利益者,因此没有必要大打价格战,如果打低了行业平均价格,损失最多的就是自己。而黑电前5-6家品牌规模相差不大,谁也主导不了行业价格,谁把价格定高了,就等于失去了市场竞争力,把市场拱手相让。只有把价格打低放到较低水平,才能不被规模相差不大的竞争对手有机可乘。
第四,厨电产品更新速度更快
而在白电行列中,厨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家电品类。厨电产品的技术含量更低,行业龙头也不是简单以规模致胜,而其比其他家电品类恶劣的使用环境,使得其更新速度特别快,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使用8-10年没有问题,而像吸油烟机、燃气灶等厨房电器,工作于烟熏火燎的环境中,少至3年,最多5年,就到了更新时期。
更新快的电器产品,对于其龙头企业来说,推出新产品的速度就成为增厚盈利的重要因素。而行业龙头企业像老板电器、苏泊尔等研发能力强,新品推出的节奏快,新品推出的快就可以形成差异化,相对就能够获取较为丰厚的利润。
在家电领域,黑白电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同,已经成为投资领域的关注点。这一特点形成已经多年,并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当然,黑白电企业的这种差异,导致了黑白电行业的运行特点、竞争模式,都有了明显的不同。
正是黑白电行业的这种差异的存在,才会出现白电企业几乎少有涉足黑电的,而黑电企业进入白电领域的也很难有大的作为。事实已经证明,这就是行业规律不同造成的不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