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业科技网

谷歌成了导火索,美国互联网也陷入了地狱模式

来源:波波夫同学    时间:2018-08-15 10:25:45    创事记

在上周的联想之星十周年大会上,滴滴创始人程维还在恭维美国同行:

“中国因为激烈的竞争、相对强大的巨头和潜在的监管挑战,中国互联网要打出来是不容易的,是地狱模式。而美国市场的竞争相对而言没有那么残酷,但也有巨头进入细分领域,竞争是人间模式。”

然而,话音落下不过几日,美联社一则爆料,让人们看到了大洋对岸的刀山火海。

普林斯顿大学迈耶实验室研究员向美联社披露,即使谷歌“位置历史”设置被暂停,许多谷歌应用程序也会自动存储有时间戳的位置数据,而无需询问用户。例如,谷歌只需要打开地图应用程序,甚至每日天气更新,就能显示用户的位置。

这与谷歌此前所宣称的截然不同:“用户可以随时关闭位置历史记录。如果没有这些记录,你去过的地方就不再被储存了”,事实是,只要你使用谷歌的应用,谷歌就知道你在哪里。

这已不是谷歌第一次非法追踪用户位置。

去年11月,美国媒体Quartz就曾报道,自2017年,安卓手机就一直在收集用户附近通信塔的地址信息。之后地址信息被发送到位于门洛帕克(Menlo Park)的搜索公司,用来管理推送通知和消息。

对于媒体针对其手机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的报道,谷歌的官方回复始终坚持两点:

其一,强调数据收集的必要性。在给Quartz的采访回复中称,“谷歌于2017年1月开始探索使用Cell ID码作为一种额外信号,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消息传递服务的速度和改进其性能。”

其二,强调用户可以自主控制数据。谷歌在给美联社的回复也相当理直气壮:“我们提供了有关这些(关于位置服务)工具的清晰描述,以及强大的控制,这样人们可以随时打开或关闭这些工具,并删除它们的历史记录。”

谷歌的第一台服务器

谷歌的第一台服务器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些操作流程都相当复杂,绝大部分人都会半途而废。

就像谷歌的中国同行Robin所说,“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更加开放,没有那么敏感,很多情况下他们愿意用隐私来交换便捷性或者效率的。”这句话说出来之后,舆论一片哗然。

但Robin可能说出了业界的心声。更早之前,1999年 ,Sun MicroSystems的前总裁Scott McNealy则推心置腹地告诉媒体:“反正你不会有任何隐私了,忘了它罢。”

不过,如何在“体验的便捷性”和“个人隐私”之中作出取舍,真是一个两难之选。

如果不开放地理位置信息,平日里习以为常的服务可能都会遇到麻烦,Uber、滴滴司机得被迫用电话联系到你,外卖快递员也会延迟送餐,甚至地图服务也无法正常使用、包括导航,更不用提餐厅里的自助结账。

尽管各种侵犯用户隐私的传闻不断,Statista 的调查结果显示,近 70% 的美国用户每天都会使用谷歌的服务或产品。

这大概也是用户和科技公司之间心照不宣的魔鬼协议。百度Robin的话不过是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而美联社的报道则再次印证了,在处理用户数据上,谷歌也许并没有做得更好。

“不作恶”的口号,并非是谷歌两位创始人的原创,而是一个普通工程师阿米特·帕特尔最早提出,后来得到他的上级保罗·布赫海特的支持和公开宣讲,一个巧合加上后续不断叠加的演绎,“不作恶”最终上升为谷歌的非正式口号。

因为这句口号,谷歌在全球收割粉丝无数。因为这句口号,在八年前的初春,谷歌宣布关闭中国版网页搜索服务后,一些用户前往位于清华科技园,在谷歌中国总部大楼前,献上了鲜花。

过去14年,谷歌股价上涨了23倍

过去14年,谷歌股价上涨了23倍

这种把道德的血液抽送到品牌试管以供观瞻的做法,很容易让用户忽略谷歌的底色。

谷歌的标准口号是:“整合全球信息,供大众使用,使人人受益”(To organize the world's information and make it universally accessible and useful),相比之下,“不作恶”更像是一个商业推广口号。

谷歌和它的广告主、和资本市场,还签署了更为残酷的魔鬼协议。作为一家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公司,谷歌必须为广告主负责,不断提升广告的推送精准水平,而收集用户地理位置信息,不过是其中的一条捷径之一。

由于谷歌使用的是跨设备追踪技术,所以不管用户在哪款设备上登录,他们都能发现用户,谷歌不但知道我们去过哪些地方,安装过哪些应用,同样了解我们搜索以及删除的任何东西,甚至能够窥探我们的心事:脸上青春痘、屡创新高的体重。

基于这些数据,谷歌可以生成关于用户尽可能全面的画像,包括位置、性别、年龄、爱好、职业、兴趣、关系状况、可能的体重,把这些信息与广告主信息进行适配,以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

2016年,谷歌更改了它的服务条款,允许它把追踪到的个人信息与广告数据合并。

2017年,谷歌进一步把搜索数据扩大用于YouTube广告。

不管是否愿意,数十亿谷歌用户用自己生成的数据,成就了谷歌的商业奇迹。2018年,谷歌的总收入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108.55 亿美元(总利润为 126.62 亿美元),其中八成以上都来自广告业务的贡献。

这就是谷歌商业模式的基础,如果停止搜集用户数据,它也就失去了存活的根基。这也正是谷歌为何甘愿冒着巨大的伦理和法律风险,竭力收集、记录和使用用户的隐私信息的原因所在。对谷歌来说,这不但是一个伦理问题,更是一个关乎生死的问题。

但我们不必就此对谷歌感到失望,毕竟很多人想要知道自己的数据如何被谷歌收集时,他还是会习惯性地“谷歌”一下,而结果多少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

Google+推送了美联社的这篇“负面”报道

【责任编辑:夏雪】

声明:来源非IT商业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一切法律责任自负。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频道精选
ARMGPU漏洞暴露安卓升级困局,谷歌Project Zero团队谴责厂商偷懒行

ARMGPU漏洞暴露安卓升级困局,谷歌Project Zero团队谴责厂商偷懒行

谷歌的ProjectZero团队的终极目标是消除世界上所有的零日漏洞,而鉴于近期爆发的ARMGPU漏洞
ARM 手机 GPU 漏洞 谷歌
决战辅助驾驶下半场 极狐、长城、小鹏等车企角逐城市NOA

决战辅助驾驶下半场 极狐、长城、小鹏等车企角逐城市NOA

今年下半年以来,小鹏、极狐、吉利、长城等车企纷纷推出搭载城市 NOA功能产品。
极狐 长城 小鹏 汽车
三星Galaxy S23 Ultra或搭载超声波指纹解锁:识别精度更高更安全

三星Galaxy S23 Ultra或搭载超声波指纹解锁:识别精度更高更安全

随着第二代骁龙8旗舰芯片的正式亮相,一大波搭载该芯片的顶级旗舰很快就将迎来第一波大混战
三星 通信 超声波
分手在即 网易给玩家发问卷调查:你还会玩暴雪游戏吗?

分手在即 网易给玩家发问卷调查:你还会玩暴雪游戏吗?

据官方介绍,2023年1月24日0时起,正式停止暴雪游戏产品的运营,关闭战网登录以及所有游戏服务器,同时关闭客户端下载。
网易 游戏 暴雪游戏
软银研发出以无人机探测灾害被埋者手机信号的技术

软银研发出以无人机探测灾害被埋者手机信号的技术

日本软银现公布了一项新技术,可通过小型无人机探测灾害中被沙土瓦砾掩埋者的智能手机信号并锁定位置。
软银 互联网 手机信号
马斯克:若推特被谷歌苹果下架 将生产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

马斯克:若推特被谷歌苹果下架 将生产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

据国外媒体报道,马斯克在推特回复网友称,如果谷歌和苹果将推特从应用商店中移除,他将生产一款自己的智能手机作为替代品。
马斯克 手机 谷歌 智能手机
消息称美国FTC可能提起诉讼,阻止微软以690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

消息称美国FTC可能提起诉讼,阻止微软以690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

据Politico周三援引三位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可能会提起反垄断诉讼,以阻止微软公司对视频游戏发行商动视暴雪公司以690亿美元进行收购。
微软 互联网 动视暴雪
挖台积电墙角 三星3nm喜迎4大客户:百度也有参与

挖台积电墙角 三星3nm喜迎4大客户:百度也有参与

三星也在想办法提升良率,不过更关键的还是如何拉到大客户,韩国媒体表示三星在这方面也不是没有进展,除了三星自己的芯片部门,还锁定了四大客户。
台积电 通信 百度 三星
两大服饰“抄袭惯犯”对簿公堂:江南布衣诉森马开庭,同病相

两大服饰“抄袭惯犯”对簿公堂:江南布衣诉森马开庭,同病相

昨日,江南布衣服饰与浙江森马服饰的案件开庭了。双方就著作权权属、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对簿公堂。
江南布衣 互联网 森马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韩国已注册2.7万辆 在新能源汽车中占近2%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韩国已注册2.7万辆 在新能源汽车中占近2%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除了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通过氢与氧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电能进而驱动车辆的氢燃料电池汽车。
氢燃料 汽车 新能源汽车

2017-2019 Copyright © IT商业科技网 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8040629号 豫公网安备110102003388号

技术支持:沿亮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