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到9月下旬,FF的账上只剩下1800万美元,而拖欠供应商5900万美元。公司决定在香港申请仲裁解决与恒大的纠纷。
10月7日, 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贾跃亭半年耗尽恒大8亿美元,又向恒大提出再提前支付7亿美元。恒大为了最大限度支持合资公司的发展,与贾跃亭签订了补充协议,同意在满足支付条件的情况下,提前支付7亿美元。
其后,贾跃亭利用其多数董事席位的权利操控合资公司,在没达到合约付款条件下,就要求恒大付款,并以此为借口于2018年10月3日在香港仲裁中心提出仲裁,要求剥夺时颖作为股东享有的有关融资的同意权,并解除所有协议,剥夺时颖在相关协议下的权利。
恒大在FF最渴求资金的时候入股却被“反咬一口”,这也被市场解读为现代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
次日,FF通过官方Twitter账户发声明,称尽管FF及其首席执行官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但除了提供首笔8亿美元投资外,恒大未履行任何额外投资承诺。同时恒大试图停止投资,以便获得FF中国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以及FF的所有知识产权。与此同时,恒大极力阻止FF获得其他即时融资。
双方的口水战陷入了罗生门。期间,贾跃亭两次向仲裁庭申请剥夺恒大的资产抵押权,但均被驳回,尽管,FF被允许有5亿美元的对外融资额度,也是杯水车薪。
至到2018年最后一天,双方终于休战——所有原协议将终止,FF无需再注资。
喜忧参半,FF加速融资
原协议的瓦解,意味着恒大无需再出钱,这对于资金链悬于一线的FF可谓喜忧参半。
据恒大健康在公告中透露的FF财务情况,截至今年5月30日,合资公司及其子公司未经审计账面值约为1.11亿美元,2016、2017两个财政年度亏损约5.7亿美元、3.4亿美元。
恒大放手后,新的投资方有望引入。早在11月初,就有消息称,FF正式开启全球融资,并于日前正式签约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美国顶级投资银行Stifel,全面加快融资进程。
12月31日晚间,FF也对此发布了声明称:近日,FF与投资方时颖公司正式签署新的合作协议,终止了原有的投资协议,终止了诉讼,释放了资产保全质押权与股权融资权。根据所签订协议,FF股权结构及相关股东对应的权益做相应调整,FF的资产保全质押权与股权融资权获得释放,可分别用于公司未来的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
FF声明还称,新合作协议签署后,FF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将会快速推进。股权融资方面,此前多家来自全球各地的投资人对FF表达了投资意向,数家投资人已经启动了尽职调查;债权融资方面,由于全部资产保全已经解除,因此也有望取得突破性的进展。FF的A轮融资投前估值24.5亿美元,投后估值调整为32.5亿美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10月底消息称,FF的三位创始人已经走了两个。其中,创始人之一的Nick Sampson在离职前称:“FF公司的财务和人事资产实际上都已资不抵债,在可预见的未来,充其量只能苟延残喘。我觉得我在FF的角色不是一条我能走的路,所以我将立即离开公司。”
11月初,又传来FF的5大外籍高层管理团队如数离职的消息。自此,FF组建的领导团队全面瓦解,高层领导只留下了贾跃亭一人在支撑。
2018年年初,贾跃亭在全球供应商峰会上正式宣布FF进入量产阶段,目标是实现2018年年底成功交付FF91的目标,长期目标是实现每年百万辆的销量。
而眼看2019年已经到来,FF的量产却仍是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