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供应商天合光能2006年在美国纽交所风光上市,但因盈利持续下滑、股价低迷等原因,2016年决定私有化,并于2017年完成私有化,从美国退市。
天合光能退市后,从多渠道表示要回归A股,随着科创板的不断升温,天合光能决定登陆科创板。作为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天合光能是否能如愿以偿呢?
纽交所-A股-科创板
1997年,天合光能创立于江苏常州,产品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6年,公司登陆美国纽交所上市。
2014年至2015年,天合光能连续两年登顶全球光伏组件出货第一的宝座。
2016年8月1日,美股上市第十年,天合光能将被投资者财团以全现金模式收购,天合光能成为私有的全资子公司,股权价值约11亿美元;交换价值每股0.232美元,或每单位ADS 11.6美元,天合光能股票停牌。
2017年3月13日,天合光能宣布正式私有化,并向美国纽约证交所提出终止交易的请求以及退牌请求,其总市值仅剩10.6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仅73.7亿元。在证券与交流委员会收到申请文件的90天之后,退市将自动生效。
2017年3月,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公开表示,退市完成后,天合光能会首选在中国市场,首先考虑A股上市。
2018年1月,江苏证监局公告表示,确认中信证券对天合光能上市辅导备案日为2018年1月8日;有消息称天合光能将借壳海润光伏,随后天合光能否认借壳传闻。
2019年5月16日,天合光能科创板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境内收入增加,与晶科能源抢占不同光伏市场
与连续三年“夺魁”的光伏组件供应商晶科能源不同,天合光能主要瞄准国内市场。
报告期内,天合光能境内销售占比呈上升趋势,从2016年的32.4%升至2018年的56.1%,而境外销售占比从2016年的67.5%下降至2018年的43.9%。
对比可知,与境内销售相反的是,天合光能境外销售占比一直在下滑。
在国外,光伏企业先后遭受过国际市场对光伏电池类产品发起的一系列争端,欧美市场最为典型,例如美国就实施过201特别关税以及欧盟征收反倾销、反补贴保证金等。
受海外不确定因素影响,天合光能未来境外收入或进一步缩小。
天合光能主营业务包括光伏产品、光伏系统、智慧能源三大板块。光伏产品包括单、多晶的硅基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光伏系统包括电站业务及系统产品业务;智慧能源包括光伏发电业务与运维业务、智慧微网及多能系统业务。
目前,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光伏组件。近三年营收分别为205.5亿元、216.7亿元、143.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85.2%、59.8%,呈逐年下降趋势。
与之相对应的是,光伏系统的营收在不断增加,占总收入比例从2016年的3.4%上升至2018年的35.6%。
目前天合光能对标企业晶科能源正在进行全球化布局,以低价抢占了渠道和市场份额,2018年在六个海外国家及地区达到10亿元以上的收入,减轻了对单一国家市场的依赖。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天合光能在国内的布局正在逐步扩大,若国内市场政策发生变化,天合光能在光伏市场的优势地位或进一步减弱。
单晶组件竞争压力大,公司转型难
2014年和2015年,天合光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2016年被晶科能源反超,后者连续三年登顶,二者差距逐渐加大。
光伏行业相关专家告诉蓝鲸科创记者,天合光能目前销售的大多为多晶组件,因市场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光伏市场,且组件技术水平逐年提高,多晶组件的价格持续下跌。
2016年至2018年,天合光能多晶组件毛利率分别为17.8%、15.3%和16.5%。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优势不够明显。
天合光能也意识到此问题:“虽然当前市场需求呈持续增长趋势,但如果光伏组件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同时公司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及费用率水平,公司将面临组件产品毛利率下降、净利润下降的风险。”
光伏行业专家表示“国内光伏企业目前主要的困境是,生产光伏产品简单,但是把产品卖出去较难;另外,未来可能还要面临单晶组件价格进一步下降的危险。”
上文提到过,公司已经把主营收入从光伏组件逐渐转移到光伏系统。天合光能CEO高纪凡在采访中表示,早在数年前公司就开始考虑转型。未来将实施平台化+创团的模式,把资源和赋能建立起来,继续推进智能化战略。
2018年组件对于营收贡献率大幅下跌是因为由于天合光能战略定位逐渐向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延伸。
天合光能方面表示,在保持现有光伏组件产品竞争力及行业地位的前提下,公司将持续重点发展光伏系统、智慧能源等业务。
“随着国内对光伏行业利好政策的推出,行业竞争加剧,天合光能推进智能化战略的转型如今正在持续着,若解决单晶组件的供应问题,或许能为天合光能在境外市场的竞争与发展贡献力量。”光伏行业专家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