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在2017年之前,投资风口的主题集中,融资也比较顺。但在2017年之后,资本市场环境转变为“风口短命,大钱谨慎,投资进入理性时代”。
而2018年Q1又出现了新的趋势。针对这一趋势,4月21日,泰合资本创始合伙人郭如意在源码资本2018年年会进行了独家分享《正视周期,迭代长青》,将资本市场形势总结为16个字:“资本洗牌、屯粮续命,拥抱融合、迭代长青”。
在分享中,郭如意表示,周期是客观存在的,创业者们想要从容应对,就要在认知层面做到“四个迭代”:战略认知迭代、组织认知迭代、资本认知迭代、政策认知迭代。以下为郭如意演讲整理。
感谢源码朋友的邀请。有句话叫做“没有伟大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怎样跟时代同步发展,怎样应对经济周期的低谷和顶峰,我们都要做好准备。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泰合资本对2018年资本市场形势的判断。2017年之前,风口集中,资本的节奏非常舒适。2017年,风口短命,大钱谨慎。资本理性、政策要命。2018年Q1又出现了新的趋势,我们总结为16个字,“资本洗牌、屯粮续命,拥抱融合、迭代长青”。
美股市场破发成常态,A股新股回报率持续下降
泰合长期在内部喜欢用由终推始的方法论看待市场。终是指一级市场的融资目的最终是退出,而上市是很关键的指标之一。过去半年,在美股上市的15家市值超过5亿美金的TMT相关公司中,12-13家是10亿美金以上的独角兽,但上市时媒体用的最多的词是“破发”。
我们看数据,上市当日破发超过30%,低于发行价的公司数量超过75%。没有破发的三四家公司中,个别也只超过发行价不到10%。15家企业平均股价跌幅超过20%,独角兽公司跌幅接近30%。
这是很恐怖的事。这意味着二级市场标价在迅速缩水。如果在一级市场中以较高价格投进去,上市可能变成见光死。尤其是最新对个人投资者合规的新政和资管新规出台后,个人投资者回报逐渐缩水,加上监管日益严格、金融类资本越来越难投入到不断涌现的GP公司。这些迹象,令投资机构担忧。
再来看A股,从2015年年终至今,上市回报率下跌超过70%。平均涨停的天数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A股市场趋于理性的状态。原因是整个A股堰塞湖的缓解,2017年明显感觉到A股市场上市加速,大量资本涌入。
2018年Q1开始,A股过会率大幅度放缓,IPO数量同比去年一季度下降70%,撤材料公司大量出现,这代表IPO退出通道正在逐渐收紧。减持新规导致大量的GP公司对退出变得忧虑重重,乐观估计减持周期至少延长1-2年,悲观估计4年。而大多数GP公司存续期只有8-10年,这中间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预期退出回报率降低,对投资资产价格的敏感度会大幅上升。
募资马太效应凸显,投资机构先过冬,但传导机制滞后
从募资角度看,近三年年度募资规模持续上涨,2017年全年募资超过2600亿美金。2016年创投国十条以来注册在案的基金公司超过13,000家。而在泰合机构数据库里有2000多家机构,任何一家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接触到第100家机构时,一般意味着融资已经相当困难。这样看来机构是冗余的。2018年Q1的募资规模同比下降2/3,但实际上是回归正常状态。这对一级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从绝对数看,2018年Q1的投资规模是同比上涨的,似乎没有直接影响。
一是,2017年Q1受上一年资本寒冬影响,资本回暖滞后。
二是,2017年下半年许多头部资本机构募资完成,为2018年做好充分储备,并在18年Q1投资加速。
三是,2018年Q1披露的案例有不少是在2017年底完成的,存在一定数据偏差。
据此,在未来半年,或最晚到今年年底,整个资金市场的紧缺会导致投资更加谨慎。由于大量GP募资困难,现有GP必须自律并重视投资回报,可能对价格变得更加敏感。
正视周期客观性,迭代组织、战略、资本和政策认知
在募资趋紧、投资更加谨慎的趋势下,创业者应当如何应对?
首先,明确周期的客观存在性。
过去30年的几次金融危机中,我们很难抓到诱导因素或提前做出规律预判,但预期一定是影响资本市场的关键因素。为什么美股近期波动剧烈,甚至特朗普的twitter变成了市场风向标?就是因为市场情绪非常敏感,导致预期谨慎,传导到资本市场。
很多投资人问我们,美股持续上涨10年,比互联网泡沫期的高点还高,是不是会很快下跌?从基本面上来看,我们觉得并没有太大泡沫,但下行预期却确实存在。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小周期,或者叫窗口期,是TMT中概股窗口期。2000年网易、新浪,2005年前后的百度、分众,2011年前后的360、优酷、搜房,2014年的阿里、京东,到最近的爱奇艺,以及有清晰预期的小米、蚂蚁金服、美团等。我们能够记住这些关键时点,就是因为资本市场和公司的发展都有一定周期,每一个好资产的出现都需要时间,好资产集中在窗口期上市后,会有一段3~5年左右的空档期。所以我们要理性认知,周期是客观的,只有不好的资产才难以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