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中概股和科技股的大幅回调,包括“蔚小理”在内的造车新势力也未能在 “崩塌”中幸免于难。
从美东时间3月10日至3月14日的3个交易日,“蔚小理”美股累计跌幅在30%左右;从3月11日至3月15日的3个交易日,“蔚小理”港股的累计跌幅也在20%~30%之间。
3月15日,“蔚小理”股价均创下其在港股上市以来新低,其中,小鹏总市值更是仅剩上市时的一半不到,蔚来(09866.HK)刚挂牌4个交易日市值就已蒸发超三成。
而在最大回撤方面,“蔚小理”港股中小鹏回撤最大,达67%;而在美股中,蔚来最大回撤稍高于小鹏,为79%。
近两日美股和港股均有所回暖,一位长期投资美股造车新势力的投资者胡浪向记者表示,“得再看看,不能排除是一两天的反弹。”
老虎国际投研团队也向记者表示,现在说“抄底”为时尚早,“蔚小理”可能还有下行空间。
资本逃离早已开始
“股价是市场情绪综合表现,目前港股是流动性崩坏,跟公司基本面其实是背离的。”对于近期“蔚小理”股价大幅下挫的原因,老虎国际投研团队向记者表示。
从销量看,“蔚小理”并没有明显的“调头”迹象。今年2月,蔚来交付6131辆,小鹏交付6225辆,理想(02015.HK)交付8414辆,虽然三者销量环比均有所下滑,但同比仍保持着增长,特别是后两者增幅还分别高达180%、266%。
另外,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中国市场对电动、智能车的消费者认知正在提升,原有合资车企未提供足够优质的智能电车供给,2022年造车新势力有望通过新旗舰产品,巩固自身优势地位。其中,蔚来将发布ET7、ET5、ES7,理想将发布理想L9,小鹏将发布小鹏G9。
事实上,除近日的暴跌外,资本早已从去年12月初就已经开始了逃离造车新势力之旅。
据记者初步统计,在过去四个半月内,剔除3月10日刚在港股上市的蔚来,“蔚小理”总市值在港股和美股蒸发了47%到65%不等。除此之外,同期,特斯拉也下跌了33%,有“特斯拉杀手”之称的Rivian市值更是缩水超七成。
造车新势力中比较“抗跌”的特斯拉、理想都具备销量增幅较大的因素支撑。其中,跌幅最大的美股造车新势力Rivian交付量也是当中最少的,其2021年总共就生产了1015辆电动车,交付了其中的920辆。
胡浪向记者表示,他在去年12月感觉到资本“风向”不对后,就及时清仓了,“没跑的话就亏死了”。
中信证券指出,由于中概股的系统性调整,三家新势力的基本面和股价表现在2021年底~2022年初出现严重背离,但其认为新势力目前已经体现出极佳的配置价值。
但对于现在进行“抄底”的说法,胡浪却不赞同,他告诉记者,他和他周围的朋友都没有这个打算,因为暂时还其看不出估值修复的明显迹象。
汽车板块均在回调
造车新势力因为近期暴跌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但事实上,这次资本逃离的不仅仅是造车新势力,“遭殃”的其实是整个汽车整车行业。
记者注意到,传统汽车在此轮下行态势中开始的时间其实比造车新势力来得更早。
在港股市场上,从去年10月底开始,比亚迪股份(01211.HK)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后一路下滑,至今市值缩水了近一半;长城(02333.HK)和吉利(00175.HK)股价下跌幅度更大,均在六成以上,其中,长城下跌了68%。
对于A股来说,汽车整车板块也在去年9月上旬达到高点后开始走下坡路。截至3月15日收盘,汽车整车板块跌5.59%至945.91,与9月上旬的高点1427.12相比下滑了34%。乘用车个股层面,广汽集团(601238.SH)、长安汽车(000625.SZ)、小康股份(601127.SH)、北汽蓝谷(600733.SH)股价均在此期间下跌了一半左右。其中,比亚迪(002594.SZ)和上汽集团(600104.SH)比较“抗跌”,前者期间最大回撤为36%,而上汽集团为30%。
这或是因为比亚迪有较强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做支撑,而上汽集团则是在此轮下跌前涨幅比其他整车股小,价值回归幅度也较低。
从去年9月上旬以来,A股汽车整车板块流通市值已蒸发近0.45万亿元,目前该板块流通市值为1万亿元。今年以来,据记者统计,A股汽车整车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超220亿元,在过去的47个交易日中,仅有13个交易日资金呈现净流入的状态。
有分析指出,除流动性危机等资本市场因素外,造成此轮汽车整车板块资本集体逃离的原因还包括汽车原材料的持续上涨,这给厂商带来了很大的成本端压力。
去年以来,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原材料,以及汽车均需用到的大宗商品、芯片价格涨势迅猛。其中,近期,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直在50万元/吨左右徘徊,较年初涨价幅度超七成。
受此影响,从上市公司已公布的2021年度财报或业绩快报来看,去年整个行业公司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增收不增利;二是增利速度不及增收;三是亏损。
其中,“蔚小理”是第一类的代表。2021年,理想汽车营收同比增长185.6%至270亿元,而净亏损同比扩大了112%至3.2亿元。头部传统车企是第二类的代表。2021年,长城汽车预计营收实现1363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则是同比增长26.45%至67.8亿元。较边缘传统车企是第三类的代表。2021年,北汽蓝谷预计亏损48亿~53亿元,暂时是整车行业的“预亏王”。
加拿大皇家银行分析师Joseph Spak周一表示,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可能成为汽车制造商面临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许多汽车制造商难以进一步提价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也在俄乌冲突后进一步恶化。
动力电池也被抛售
与汽车整车一样遭遇原材料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的还有动力电池企业。从去年12月初以来,A股头部动力电池上市公司也普遍遭到了资本抛售。
记者按照今年2月装机量排行榜顺序进行了粗略统计,A股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在过去四个半月内累计跌幅在13%~51%不等,相对汽车整车而言整体跌幅稍小。其中,绝对的龙头“宁王”跌幅也超三成。
但与汽车整车不同的是,不少动力电池龙头业绩增势非常不错。具体而言,有更强业绩作为支撑的动力电池企业普遍在此轮下调中跌幅会更小,如跌幅最小的多氟多(002407.SZ)在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近25倍,今年一季度,多氟多净利润预计将继续同比大增6.5倍~6.8倍至7亿~7.3亿元。另外,去年,鹏辉能源业绩预计为2.2亿~2.6亿元,同比增长3.1倍~3.9倍。
值得注意的是,多氟多虽然从去年12月初开始的回撤较小,但其下跌趋势较其他股来得更早,若从去年10月底算起,其累计跌幅也达36%。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向记者表示,动力电池行业基本面依旧是向好的,这轮下跌的原因可能是此前涨幅过大导致的股价回调。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今年2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13.7GWh,同比上升145.1%,同比继续保持大幅增长。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胡浪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