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立仅仅八个月后,贝壳找房正对公司管理架构实施一次影响深远的调整。
近期,贝壳找房宣布,将成立COO线,整合城市内经纪、新房及加盟业务管理;整合品质线至COO线,全面负责品质管理工作;取消大中华南区、大中华北区、代理事业部,COO线下设五个战区(北部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中部战区),下辖26个省区、91个城市。
简单来说,在同一城市内,链家、德佑,以及贝壳的新房业务,都将纳入同一个管理平台下。
与此前相比,取消事业部制和大区制,建立战区制,从而将城市管理体系“化零为整”,是最重要的变化。这一调整固然能够优化管理体系,但同时也意味着贝壳将暂时放弃对扩张速度的追求。
作为“链家系”未来的上市主体,贝壳这一调整究竟有何意义?
链家、德佑仍独立发展
贝壳找房成立于2018年4月,其核心团队均出自链家。在此次调整前,贝壳共设有南北两个大区,以及新房、代理、租赁、装修等多个事业部。
在此之前的2018年1月,链家推出加盟平台德佑,德佑核心管理团队同样出自链家。
此后,贝壳和德佑两个品牌均独立发展。在各个区域和城市,贝壳、德佑、链家均有各自独立的管理团队。
此次调整后,原有的大区制和事业部制将被打散,成立5个战区。各战区的负责人分别是:北部战区区首李峰岩,东部战区区首祁世钊,南部战区区首张海明,西部战区区首党杰,中部战区区首何生祥。此前,这5人均为贝壳、链家、德佑等公司的高管。
与此同时,各区域和城市的管理团队将被整合。贝壳方面表示,这五个战区将整合城市内经纪、新房及加盟业务管理,意在加强属地化管理,全面发挥人店模式优势。除直营(链家)和加盟(德佑)业务外,新房业务也被整合,意味着贝壳将在2019年加大新房业务发展力度。
负责对5个战区统筹管理、意在提升服务运营效率的机构,为COO线,即运营线。原大中华北区COO徐万刚担任贝壳找房COO,统筹贝壳城市运营管理。
其中,品质管理也被整合到运营线中,说明贝壳有意对服务品质进行提升。
据了解,在规模快速发展后,贝壳生态内部不同品牌、不同类目的联结,出现了效率下降的情况,这不利于“贝壳生态圈”的内部管控和品质管理。比如,德佑、贝壳有不同的加盟和管理规则,新品牌入驻后,有可能面临两种或以上不同的规则,容易造成管理混乱,也不利于品质管理。这也是北京调整管理架构的原因。
贝壳方面向记者透露,虽然进行了管理体系整合,链家、德佑两个品牌仍将独立发展。原链家COO、链家直营上海战区区首王拥群担任链家COO,原大中华北区交易总经理刘勇担任德佑事业部负责人。
据记者了解,链家内部曾提出一系列发展目标,比如,NPS值做到25%(NPS,净推荐值,用于计量客户向其他人推荐某个企业或服务的可能性),开展创新性业务实践等。德佑则在2019年定下全国万店目标。
主动降速调整
纵观贝壳的发展历程,这种调整固然有利于管理,但恐怕不利于快速扩张。
截至2018年12月31日,贝壳已经进驻全国95个城市,连接121个新经纪品牌、1.96万家门店和16.8万经纪人。同期,德佑的签约门店也已突破5600家。这种的取得,无疑得益于管理体系的相对独立。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调整意味着贝壳将暂时放弃对扩张速度的追求,转而将精力放在内部整合和品质管理上。
另一个问题同样值得关注。某从业者向记者表示,定位于平台化运营的贝壳找房,因其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多出自链家,因此曾受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质疑。如今将各项业务合并管理,似乎强化了这种行为。
2018年6月,以58同城、安居客等传统平台公司为首的从业者,曾对贝壳进行口诛笔伐,58还牵头联合多家房产中介成立“真房源联盟”,从而正面对抗链家和贝壳。随后,这场对抗逐渐烟消云散,行业出现一段平静期。该人士指出,随着管理体制的调整,业界对贝壳的质疑恐怕会再度出现。
但对于贝壳而言,此次调整仍是势在必行。
经过多年发展,到2017年,链家已经发展成为GMV连续两年超过万亿的巨无霸经纪公司。2018年,德佑、贝壳先后成立,链家、德佑入驻贝壳,成为平台上的直营和加盟品牌,同样脱胎于链家的自如,则成为贝壳平台上的租赁品牌。由此,在“大链家”体系内,以贝壳为核心的生态圈逐渐成型。
同时,贝壳还是未来登陆资本市场的主体。据了解,贝壳正筹划登陆香港资本市场。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管理架构调整,可以看作是贝壳的一次主动降速调整。担负着上市重任的贝壳找房,重新整合管理机制,更有利于业务的梳理与协调,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