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有媒体报道,网友发现,雷军知乎账号添加了一个问题(目前已被删除),“同是国产手机,为什么华为是族品牌,而小米却不是民族骄傲”。
对于这个问题,有雪球网友给出了神评论,问问雷总:为什么名画蒙拉丽莎的微笑可以卖几个亿,而它的复印件却只值一毛钱呢?言下之意则是,小米如果能做出技术突破,国人自然会引以为豪。用价格战来赢得市场,并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
有业内人士在分析了小米起家模式后认为,小米之所以快速起家依靠的是资本发起的“补贴”,刚开始外延成本低,补贴1个用户就可以使用户量翻十倍,但随着用户的增长,大规模的补贴将造成巨大的亏损。
2018年以来,资本市场环境恶化,像小米这样,没有工厂,没有工艺,靠代工生存的互联网品牌,在资本退潮后,市场竞争力还会留存几分?
也许,雷军早已预料到了一起,才会在2018年急匆匆带领小米上市,还打出“年轻人的第一支股票”的旗号,也难怪在每一次发布会后,小米的股价都要“先跌为敬”。
3、柔宇一家供应链企业为何而急?
我们再来看这场口水战的另一方,柔宇这边。
在一般印象中,柔宇科技并不是小米主流的竞争对手,华米Ov才应该是在一个赛道上搏命的人。柔宇虽然推出了折叠屏产品,但本质上还是供应链上游企业,与小米手机厂商的定位不同,但为何连柔宇创始人刘自鸿都跟着急了呢?
柔宇之所以杠上小米,最关键的争论点在于“折叠屏”手机。林斌在微博上对小米双折叠手机的描述有些歧义,尤其是“我们做出了第一台折叠屏手机”一句,给人一种小米自己攻克折叠屏技术之嫌,同时也暗指自家在折叠屏研发上有着先发优势,秒杀行业其他玩家。
而柔宇的反应之激烈也令人意外。在柔宇看来,自家才是第一个做出折叠屏手机的人,柔性显示技术一直以来也是柔宇引以为傲和标榜的资本。柔宇和小米争的就是“折叠屏手机第一生产商”之位。
去年10月,柔宇发布了号称业内首款折叠屏手机的柔派,搭载高通855(当时高通855尚未发布,柔宇给出的说法是高通第5代旗舰芯片),售价8999元起。虽然这款手机早在10月就已发布,但当时刘自鸿也表示产品会在12月开始发售(毕竟高通855 12月才正式发布)。不过,目前柔宇官网柔派销售链接,仍必须以“定金+尾款”的方式购买,并且显示的是在预售状态。
柔宇早在2012年就成立,目前已进行了9次融资,估值超过50亿美元,融资方中有不少“国家队”,但国内手机企业并未对其进行投资。锌财经的一篇起底柔宇的文章中提到,柔宇的柔性屏目前已经投产,但是还未能达到量产的阶段,原因是良率很低,工艺很难突破。所以,距离柔宇科技的手机大量上市还很远。
从目前入局折叠屏手机的各方来看,除了柔宇科技,均为全球智能机出货量位列前十的手机厂商。无论折叠屏手机近期能否起量,都不会影响这些企业的基本盘。
但对柔宇来说,柔性产业是它押注的主要方向,目前折叠屏也是放在面前最近的一个盘子。而若是准备上市,折叠手机的前景则是柔宇吸引资本注意力的一个核心亮点。
从柔宇与小米的此番互怼,可以看到小米是为了抢占了双折叠智能机的先发概念,而柔宇则有些焦虑。
4、结语:口水战后,小米柔宇两败俱伤
2019开年的这场口水战最终以两败俱伤落下帷幕,柔宇被人点出了不能量产的死穴,而小米则被人指责没有核心技术却在唱高调。
今年年初,随着红米品牌与小米品牌的剥离,小米正向着高端智能机定位迈开脚步。品牌定位升级本就是难事,小米本想借着2019年的折叠屏大战,提升小米品牌的形象。谁曾想,却被一家供应链企业撕去了底裤。而柔宇,本想维护自己在折叠屏产业中作为先行者的形象,却被人戳出量产难的困境。
不过,这场口水战也反映出了,智能手机产业在行业和经济双双趋冷、产业进入激烈竞争期的境遇下,手机厂商以及供应链企业内心都在不安与焦虑的沉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