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业科技网

折叠屏“降价潮”:华为降价后三星“跳水”自保

来源:张俊    时间:2021-12-28 09:04:59    新浪科技

昨日有消息称,发布仅仅两个月的三星折叠屏W22,价格在国内跳水2600元,分析称这可能受到来自国产手机的压力,降价维持市场霸主地位。

实际上,临近年末,折叠屏手机赛道变得异常拥挤:前有号称折叠屏手机开创者的柔宇陷入财务困境,后有OPPO、华为、荣耀发布或即将发布折叠屏新品。

最受关注的要数华为。在不久前的冬季新品发布会上,华为推出了折叠屏新品P50 Pocket,这是华为首款纵向折叠屏手机,售价8988元起,也是华为第一次将旗下的折叠屏手机下探至万元以下。

自2018年柔宇发布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以来,折叠屏始终未能在销量上成为主流的品类。不过今年,越来越多的主流手机厂商在进入这个赛道,并且售价相比此前大幅下降。

折叠屏手机普及的元年,真的到来了吗?

厂商扎堆后价格大幅下探

我们先来看看时间表:2018年,柔宇科技发布了号称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2019年初,三星发布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紧跟三星,华为也发布了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Mate X。

不过第一代折叠屏手机的体验并不好,多款产品出现屏幕翻车。同时售价也十分高昂,普通消费者很难负担得起。当时FlexPai售价8999元起,Galaxy Fold和Mate X的售价更是分别高达15999元、16999元。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调研数据,虽然三星与华为在2019年对折叠屏手机的研发推广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仍然不足100万部。

2020年,柔宇、三星和华为再次对自家的折叠屏手机进行了更新。但尴尬的是,售价依然高居不下,由于产能有限,华为的Mate Xs甚至一度被炒到数万元的高价。这更加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不过折叠屏的价格在2021年出现了一定的拐点。今年发布了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MIX FOLD,售价9999元起。在主流的手机厂商中,小米首次将横向折叠屏做到了1万元以下。虽然柔宇的折叠屏手机相比之下性价比更高,但在品牌号召力和销量上均无法与三星、华为和小米相提并论。

今年12月,国产手机厂商更是扎堆发布了多款折叠屏手机。

OPPO发布了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Find N,售价7699元起,是目前售价较低的横向折叠屏手机;华为发布了旗下首款纵向折叠屏手机P50 Pocket,售价8988元起;荣耀近日也刚刚宣布,旗下首款折叠屏旗舰荣耀Magic V即将到来。

到目前为止,在全球主流的手机厂商中,已有三星、华为、小米、OPPO、荣耀已经或即将涉足折叠屏领域。有消息称,vivo和苹果也有意研发折叠屏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市场的折叠屏手机领域,号召力最强的还是要数华为。根据华为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华为折叠屏手机发货同比去年增长200%,取得中国区折叠屏手机发货量第一、折叠屏手机消费者好评度第一的成绩。

华为的横向折叠屏手机一直归属在Mate系列进行更新,意在主打男性和商务场景;而23日发布的纵向折叠屏手机则归属在了P系列,在造型和功能上显然更加偏向女性市场,比如宝盒的造型和“万象双环”设计,自拍影像的升级等等。

如果从全球市场来看,三星和华为是目前全球折叠屏手机的领先者。根据调研机构DSCC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的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比之前四个季度的总和还要多。当季度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到260万部,实现了215%的环比和480%的同比增长。三星市场份额为93%位居第一,华为则以6%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纵向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lip3为三星贡献了主要的销量,主要原因或许在于该形态的折叠屏手机成本和售价更低。

还有哪些普及挑战?

中国移动原董事长、GSMA高级顾问王建宙日前在新浪科技风云榜上表示,十分看好折叠屏手机的发展,因为它有望取代平板甚至是个人电脑,未来我们只需要一个终端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两年前第一代折叠屏手机出来以后,质量确实还没有过关,但是我们今天用的第二代折叠手机,质量已经非常好了,现在需要的就是要把价格能够降下来,这样才可以把批量做大。”

正如王建宙所说,折叠屏手机要走向普及,最大的障碍还是售价问题。而售价背后则是柔性屏幕和铰链等零部件成本高昂。

 

通信高级工程师、战略规划专家袁博指出,折叠屏手机的硬件关键技术就是铰链和柔性屏。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折叠柔性屏的良品率并不高,大约只有50%左右,良品率不高导致了折叠屏的成本高居不下,造成折叠屏的价格较高,因此这也限制了市场对折叠屏的接受程度。如果说未来折叠屏的硬件要有所突破,那么还是在屏幕生产上,如何提升良品率降低屏幕成本,未来1到2年可能会有大的突破。

铰链技术也十分关键。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Find N为了解决折痕问题,OPPO用水滴型的折叠方案替代了传统折叠U型对折方案,但也为之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这个水滴型铰链有136个零部件,加工精度达到了0.01mm,成本是普通U型铰链的3倍多,超过了100美元。

不过在折叠屏手机是否是刚需上,袁博则有着与王建宙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折叠屏并没有刚需,目前更多的是边缘化需求,例如可以打开成为平板,或者是折叠起来放在口袋里。折叠屏并不像当年电阻屏向电容屏迁移那样有非替换不可的理由,因此这也限制了人们使用折叠屏的必要性。

实际上,折叠屏的普及障碍,除了技术和价格问题之外,还有着诸多体验问题。

比如应用的适配。由于折叠屏的形态多样,有横向内折,横向外折,纵向折叠,不同的形态屏幕尺寸更是差异巨大,导致App对屏幕的适配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如果折叠屏手机的销量不高,那App企业为之单独适配的动力就更加不足。

刘作虎就表示,软件适配的挑战比硬件还大。要针对所有的应用都要一家一家去谈适配,包括自己的系统应用也要单独设计,一些创新的用户体验都得重新开发,折叠屏手机适配的工作量是普通旗舰机的四到五倍,甚至可能是六倍。

曲线对标苹果?

虽然当前折叠屏手机的整体销量并不高,但袁博认为,折叠屏可以算是手机企业技术实力的象征,甚至可以说是迈入高端的门槛象征,因此各家手机企业才会前仆后继推出折叠屏,但是市场又决定了折叠屏出货量并不大。

今年手机行业面临的一个变局是,华为缺芯导致行业整体以及高端市场缺位,其它国产厂商纷纷发力以谋求蚕食华为的市场份额,尤其是高端市场。

不过尴尬的是,最大的受益者仿佛成了苹果。今年一季度,从国内出货量的同比增长幅度来看,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苹果。Canalys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vivo出货量同比增长79%,OPPO为65%,小米为75%,而苹果则高达94%。

Counterpoint日前的数据显示,苹果在2021年10月超过了vivo成为国内市场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在iPhone 13系列的推动下,苹果的销量环比增长46%,也是国内市场主要手机厂商中增幅最高的。

显然,华为缺位之下,苹果成为了国产厂商们夺取份额和进军高端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

而折叠屏手机,则是国产厂商们进入苹果价位段的利器。无论是小米还是OPPO,抑或是荣耀,在折叠屏之外的产品中,都很难有能够比肩苹果价位的产品。

Wit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表示,目前苹果还没有推出折叠屏手机,因此国产手机厂商纷纷入局,也是在尝试用差异化的策略,借助折叠屏手机冲破苹果的价格屏障,以迈向高端市场。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则认为,不看好明年苹果推出折叠屏手机,目前的产业成熟度还难以支撑苹果的超大批量需求;同时苹果手机的价格已经很高了,折叠屏手机更高的溢价很难被大比例用户接受。

 

随着更多形态和更低价格的折叠屏手机的推出,也有机构对折叠屏手机的未来持十分乐观的态度。DSCC预测,2021年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预计超过900万,2022年将增至1800万至2000万台。不过即便如此,折叠屏手机的市场渗透率依然只有个位数。

实际上,正如近两年5G手机的普及过程,在众多技术挑战之下,普及的前提归根结底还是成本和售价问题,当5G手机与4G手机售价相差无几时,消费者自然会优先购买5G手机。

折叠屏手机亦是如此,其当前的功能和售价对于大众来说,尝鲜似乎还是大于实用。不过随着今年越来越多的主流手机厂入局,其背后的技术挑战有望进一步破除,售价也将大幅下探。尤其是随着纵向折叠屏手机的普及,或许能够走出与5G手机相似的一条渗透率增长曲线。

【责任编辑:孟亮】

声明:来源非IT商业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一切法律责任自负。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频道精选
失血、裁员、股价暴跌:Meta 正在成为硅谷的泰坦尼克

失血、裁员、股价暴跌:Meta 正在成为硅谷的泰坦尼克

这一次,扎克伯格面临的困境,比过往任何一次都要更严重。过去一年,Meta的市值蒸发了60%,且这场下沉并没有“触底”的迹象。
Meta 元宇宙 资讯
胖东来也被东北农嫂“绊倒”,农产品销售的水有多深?

胖东来也被东北农嫂“绊倒”,农产品销售的水有多深?

一根玉米,不仅在直播电商江湖掀起一片浪,这浪还拍到了线下卖场。9月30日,东北农嫂与“胖东来召回8.5元玉米”双双登上热搜。
东北农嫂 胖东来 资讯
理想L8Pro版不够Pro 真正的One More Thing不是L7

理想L8Pro版不够Pro 真正的One More Thing不是L7

理想 L8 与 L7 都分别有 Pro 与 Max 版本,主要的差别在前者配备 SS Pro、AD Pro,而后者配备 SS Max、AD Max。正如前文所讲,如果类比 iPhone 的话,其实 L8 Pro/L7 Pro 并不够 Pro。
理想L8 汽车
前副总被监视居住,昔日“果链一哥”欧菲光近况如何?

前副总被监视居住,昔日“果链一哥”欧菲光近况如何?

还记得昔日的“果链一哥”吗?作为苹果产业链曾经的重磅企业,在2019年其手机摄像头模组出货量一度达到全球第一。在失去大客户苹果后,欧菲光现状如何?
欧菲光 果链 资讯
鹏鼎控股背靠富士康盈利大增有隐忧 “果链”上游还香吗?

鹏鼎控股背靠富士康盈利大增有隐忧 “果链”上游还香吗?

继出现了“被iPhone14收割的黄牛”、“iPhone14或成史上销量最差机型”等热搜,内容包括iPhone14跌破发行价、倒贴100元出、郑州富士康拆除iPhone14部分产线等,引发网友热议
鹏鼎控股 富士康 果链 互联网
蜜雪冰城们的瓶装水“混战”:讲水源、玩概念、掀起价格战

蜜雪冰城们的瓶装水“混战”:讲水源、玩概念、掀起价格战

传统食品企业、饮料企业、新茶饮品牌、互联网零食品牌等纷纷加入,大众消费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瓶装水之争。
蜜雪冰城 瓶装水 互联网
威马汽车亏损82亿、创始人沈晖年薪12亿上热搜,若上市失败或将

威马汽车亏损82亿、创始人沈晖年薪12亿上热搜,若上市失败或将

在日渐走低的营收状况与巨额亏损数额下,威马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晖的薪酬受到了多方关注。
威马汽车 汽车
G9上市不到两天更改配置单“二次上市”,何小鹏花2亿紧急增持

G9上市不到两天更改配置单“二次上市”,何小鹏花2亿紧急增持

无论是小鹏在G9上市不到48小时内通过火速更改配置单完成“二次上市”,抑或是何小鹏此次对小鹏汽车进行的股票增持,背后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小鹏汽车在竞争越加激
小鹏汽车 G9 汽车
黄光裕夫妇今年减持套现达9.6亿港元 以解国美燃眉之急?

黄光裕夫妇今年减持套现达9.6亿港元 以解国美燃眉之急?

近日港交所披露了国美零售大股东黄光裕夫妇在9月14日和9月15日的大手笔减持动作,两天操作了三次,卖出15.28亿股,套现2.95亿港元。
黄光裕 国美 互联网
趣店的动荡与不安:“切割”罗敏,为时已晚

趣店的动荡与不安:“切割”罗敏,为时已晚

经由预制菜风波,背负着巨大争议和“污点”的罗敏,似乎已经成了趣店转型的一大阻碍,比起业务调整,他的卸任传达出更多的信号。
趣店 预制菜 资讯

2017-2019 Copyright © IT商业科技网 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8040629号 豫公网安备110102003388号

技术支持:沿亮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