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BD对独家合作商家的要求有两点:
夏季是外卖高峰期,温度高,在过去的外卖大战中,美团和饿了么都曾经投入大量补贴来保证夏季外卖运力。
第一、要保证商品售价低于饿了么;
第二、保证参与所有美团的运营打折促销活动。
在美团内部有一份更细的执行细则:
在全国范围内,提点和收缩配送范围是有具体的执行标准,根据一份美团内部流出的文件显示,
美团BD的这种行为曾经引起商家的强烈反弹。在一个当地商家的聊天群里,不少商家在质疑美团现在动作已经变了形,在“瞎搞”。
此外,从2018年3月份以后,美团开始有意向商家收取保证金。
一份录音文件显示,保证金的金额按照月交易额的5%收取。按照王成店里的数据,粉丝以中晚餐为主,客单价在10元-15元左右,一天在美团上的成交额大概为1000元。旺季可以达到1500+,一个月平均营收3万。美团就需要收取5%,1500元的押金。
BD表示,这批押金他们一分钱也拿不到,全部上交给公司。一年后合同到期才退还给商家。保证金的费用是为了让商家保证服务质量。
另外有红食坊的商家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保证金的收取并不完全是按照5%的标准,他们的保证金交了2000元。也有商家表示,保证金从500-1000都有,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没交保证金的有什么后果?
另外一位宜兴要求匿名的本地商家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后果就是,“上不了,登陆不下去,要联系业务员上线。强制关店了,搞不了。”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界面新闻记者走访的江苏宜兴、上海高桥等部分商家联合署名签署了抵抗协议,表示想脱离美团,并按上了红手印。
类似情况还出现在了西安、广州、深圳、昆明等地。
不性感的业务
招股书显示,美团共有440万年度活跃商家。但从目前地方BD的作为来看,这些商家已经基本成为了美团的临时血库。
在美团新政推出后,各地商户纷纷进行了抗议或是签字脱离。微博上,担心商家因为成本提高外卖涨价的消费者质疑不绝于耳。
“越是到上市前,美团更应该重视我们商家啊?为什么会这么做?”王成质疑。
美团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它的外卖业务并不性感。
根据美团点评招股书,外卖业务虽然毛利率只有8.1%,却承担起了整个集团62%的营收占比,收入主要来源于商家向美团平台订单支付的押金,美团向商家提供的在线营销服务及向用户及商家收取的配送费等。对比一下,核心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的毛利率达88.3%。
过去三年,美团累计亏损了141.5亿人民币(经调整亏损净额)。2017年经调整净亏损28亿元。尽管外卖业务的毛利率是最低的,但在2017年,餐饮外卖业务从之前的亏损转向盈利,毛利已经有16个亿。成为美团点评仅次于到店酒店业务的第二大盈利点。
在过去3年,美团营收占比最高的餐饮外卖业务,毛利率有了一个巨大的数字变化:从2015年的负123%,到2017年由负转正,为8.1%。
但外卖也是美团烧钱最凶的点。
从招股书来看,餐饮外卖分部的销售成本由2016年的人民币57亿元增加238.8% ,至2017年的193亿元,占总销售成本的88.9%。
这一部分支出主要在于外卖补贴的提高,2016年外卖补贴从26亿元提升至2017年的42亿元,同比增加60.5%——烧钱是有效的,美团已经烧出了54%的市场份额,超过了饿了么与百度合并后的40%(艾瑞咨询《2018年Q1中国外卖O2O行业发展报告》)。
但另一方面,市场份额的优势,也让美团的商家变成了弱势。
不仅是商家,与美团自身的利益冲突时,美团就会放弃之前提到的开放战略。一些ISV(独立软件开发商)曾向界面新闻记者投诉,美团为了推广自己的云POS机,故意停掉一些供应商的支付接口。
二维火创始人唐僧向界面新闻记者证实,美团停掉他们的接口已经有好几月了。二维火是杭州最大的几家支付集成供应商之一,商家用二维火的产品,可以一键接入所有外卖餐饮平台,包括点评美团、饿了么、支付宝口碑等,省去了商家一家家去找支付企业谈接入的困扰。接口被停,会给商户造成很大困扰,影响的是整个餐饮行业。
2018年7月4日,美团率先在远离焦点视线的鄂尔多斯,进行了对商家的提点。现在看来,这一举动带有试点或是试探意味。没想到,遭遇了集体抵制,并被工商部门约谈。
“今天上午,我们分局的工作人员约谈了美团外卖东胜地区的相关负责人。此外,我们分局已经将前期调查情况向鄂尔多斯市工商局进行汇报,并且继续对美团外卖开展执法调查。至于东胜区的美团外卖是否存在垄断行为,还需进一步调查研判。”7月11日,鄂尔多斯市工商局东胜区分局办公室的乔主任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但美团的脚步并未停下。7月下旬,美团开始在上文提到的多个城市,针对非核心商家进行全面提点。根据界面新闻记者的采访,美团此次的名目是“合同到期”。但其中很多商户的合约早在去年底就已到期。整体提升4个点,并且强制商家二选一。
针对以上问题,美团方面向界面新闻回应称,这是美团推出的商户战略合作计划,商户在自愿的前提下,与美团进行深度合作,美团为商户提供更优惠的合作费率和资源支持。“商户如选择不继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则合作费率将回到原始的基准费率水平。”
打车业务停滞
动作变形之处不仅存在于美团的外卖业务。
王兴在之前接受《财经》采访时,曾经谈到美团业务边界和核心的问题。美团每开辟一片新战场,都意味着烧钱。
在主营业务还没有绝对统治地位的情况下,美团于2018年3月,于上海、南京两地上线了打车业务,与滴滴打车开启正面战场,一开始就对乘客和司机两端进行疯狂补贴。直到4月被上海市工商局约谈后,才更改了广告,不再以补贴作为噱头。因为不正当的市场竞争扰乱了市场正常的运营,遭到了交通委十万元的罚款处罚。
据美团招股书显示,2017年美团网约车司机成本为2.93亿人民币。2017年美团打车仅开通南京一城,仅10个月(2月14日开通)网约车司机成本就烧掉近3亿。
“美团出行是新玩家,去年开了南京,几天前开了上海,很迅速地拿到近30%的市场份额。”美团公布其进入上海首日完成15万订单量,第一周累积服务乘客超220万。若按照按照每单补贴30元计算,仅一周时间就花掉了6600万元补贴司机和乘客。
7月5日,据蓝鲸TMT报道,据一位接近美团的投资人透露,“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用户留存率、转化率不高、难以持续增长,让美团打车深陷泥潭,美团不得不每月亏损5000万美金,才能勉强维持南京、上海两成的市场份额,无暇顾及其他。”美团回应不实,但没有提供准确数字。
一位接近美团和滴滴打车的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美团打车现在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当时美团打车三天切下上海很大的市场份额,让美团高层“脑子一热”。根据招股书显示,王兴收购摩拜花费总共花费了27亿美元,其中还包括10亿摩拜与供应商的欠款。
看似是补充了美团的出行场景,但实际上却造成现金流吃紧。随后,美团陆续获得了杭州、成都的网约车牌照,但由于现金流的原因,运营根本没有能力跟上。
打车市场是有行业壁垒的,包括司机数量和市场惯性都需要培养,如果要靠补贴打市场,需要比以往更大的成本和更长的持续投入时间,也需要更多的城市铺量。诸多制约,美团现在都难以企及,即使是加上腾讯20%的股份,这个补贴也是有限的。而市场里,无论是用户、还是司机端,都是用脚投票,补贴一旦停止,高价靠补贴抢来的市场份额马上就会还回去。
据比达咨询数据显示,5月补贴被叫停之后,用户呈现回流现象,94.6%的用户选择常用滴滴出行平台,常用美团的用户降至12.8%;网约车司机对平台的选择上,美团则降低至13.2%。
调研数据再次验证了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短期补贴无法换来用户的长期支持。同时,高额补贴和价格战带来的不是真正的需求,一旦补贴停止,供求两端都会出现问题。
据蓝鲸TMT报道,高额补贴停止后,美团打车用户大量退散。一些用户重新坐回地铁、公交上下班。此外,补贴停止后,一些用户也可能倾向使用价格更低的滴滴拼车业务。
补贴停止使平台需求乏力,订单量大幅下滑,供给端出现了过剩现象。有美团打车司机称,相较此前接单量下降五成,三四十分钟一单常有,有时一个小时才接到一单,一些专门从外地来开美团的司机已经打算离开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