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汽车随即抽调了大量管培生到三四线城市,号称要与一万家SP建立合作。可半年过去了,直到2018年9月大白汽车开始大规模关店,都没有形成对SP统一的佣金打款流程。
一位来自趣店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趣店的主要管理者就两个人:罗敏和许龙,许龙是罗敏早期创业时的合作伙伴。,重大决策基本上出自两人之手。
然而,整个公司都呈现出“轻战略重执行”的特点——这个跟罗敏长期在一线打拼有关系。罗敏在趣店之前做过十几个创业项目,特别强调执行力,大干快上。可是一旦公司做大之后,下一步该怎么走,考验的却不仅是执行能力,更重要的是战略眼光,这却是罗敏所缺失的能力。
趣店的投资者、梅花资本创始人吴世春曾对罗敏的执行能力赞不绝口,但他也认为,罗敏过快的执行力,使他可能没有想透别人为什么这么做,而是迅速地“先把事情干了”,知其然不知起所以然。
2017年年底,监管风暴来临,趣店的增长潜力受到质疑,股价猛跌。罗敏想要寻找新的业务突破口。在那个当口,趣店同时在孵化数十个项目,为人所知的就是大白汽车、趣学习、唯谱家等。这些项目被快速立项,随后又被快速放弃。
其中在线视频家教平台趣学习号称“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匹配海量讲师和学生资源,提供线上1对1家教服务”。 它的盈利模式很不清晰,就连趣店内部都没有什么信心。“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趣学习这个项目,”芝龙说。
可即便是一个方向不清晰的项目,罗敏依然靠着自己强大的执行能力在快速推进。上线不到一个月,趣学习App上就显示拥有5万名讲师入驻。但这次步子显然也迈大了——趣学习很快陷入了僵尸讲师和假学生的丑闻中,并于几个月后悄然下线。
大白汽车业务压缩后,薛娇和芝龙通过内部转岗调到了趣学习项目做地推。他们发现,罗敏当初推广校园贷的做法再度应用到趣学习上:每个讲师注册就有奖励50元,首课奖励50元。地推人员负责去找学生,每天100个学生指标,完不成指标就要“被优化”。
很快,薛娇和芝龙都被优化了。“离做满一年还有十几天”,雪娇说。这是2018年的11月,在一年前趣店招募的700多管培生中,只有大约100多人留下来。
对于趣店来说,这几乎是历史的不断重演。
2016年9月,趣店的起家业务校园贷下线。在这前后,趣店一口气裁掉了2000多名专职地推,和上万名兼职校园贷推广人员。
如今,大白汽车急速萎缩,趣店再次把一口气招来的近千人管培生裁的不剩多少。在那前后,趣店的裁员一波接着一波。
2018年7月,从北京总部迁往厦门,一批员工离职;9月,大白汽车关店,大批员工被裁;11月,趣学习被战略性放弃,又有一批员工“被优化”。随着业务增减,员工来来去去,趣店似乎陷入了轮回。
2018年9月,趣店悄悄地推出了校园社交产品“相见SAME”。这款APP现在也已经下线。没人知道,这款产品的运营者是否也陷入了裁员的轮回。
在不少离职员工看来,罗敏在做一个业务之前总是缺乏调研,“没有摸清楚就让大家盲目下场”。他的多变也遭到诟病,比如,跟合作方或者客户谈好一个价格,过一会就反悔,“让客户的体验特别不好”。
“罗敏其实一直想再做一家趣店,做什么业务不要紧,只要几年内能快速上市就行。”一位匿名的海归管理者对记者说,罗敏渴望能够快速复制成功。
可美好愿望的另一端,却是大量项目仅仅做了几个月,甚至几周就被下线。“罗敏太着急了,对我们缺乏耐心,这样下去团队凝聚力都不够了。” 上述管理者说道。于是,2018年7月,他也从趣店离职。
不过,正处于裁员风暴中的趣店,仍没有放弃孵化新业务。曾在2018年9月推出的”生活服务平台小程序“唯谱家”,最近正在悄然转型为“品质生活服务平台”,号称“只为特别邀请的会员提供专属礼宾服务”。现在,转型后的唯谱家已经开始悄悄做起了地推。
此前,罗敏创业做过汽车团购和家教O2O,因此孵化大白汽车和趣学习尚可理解。但唯谱家的横空出世着实让人很难理解,而趣店自己干脆也不做任何解释——记者尝试联系趣店的媒体关系人员,但对方回复称已离职,并表示离职后没有再安排人手接替。负责市场公关的趣店高管也没有回复记者的询问。
如今的趣店,正越发的让人看不懂。
回归之路
在新业务上一直找不到突破口的趣店,也在自己的老地盘——在线借贷业务上寻找转机,或者说,寻找一条可以让趣店活的更长久的路。
2018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趣店新增了8家持牌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在第三季度,据花旗银行的一份研报显示,趣店的金融机构在资金来源占比达到63.7%,在已上市的中概互金公司中排名第二。而在2014年成立时,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占比约为1/3。
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占比的增加,背后是趣店在在线借贷业务上的战略战术悄然发生了变化。也是在金融监管风暴下,趣店的自发反应。
金融行业观察者云丰告诉记者,本次监管风暴中的一个主要措施是限制网络小贷公司的杠杆率,小贷公司将被迫转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趣店也不例外。毕竟,放贷越多,对应的杠杆配资就越高,这对趣店的资金配置来说是个沉重的压力。
而转向助贷模式后,趣店面临的直接直接问题便是利润空间将被压缩。根本原因在于,如果自己放款,赚的是利差。如果是做助贷,赚的仅是服务费,单笔收益会出现下降。
而从趣店在大白汽车、趣学习、唯谱家、相见SAME等新项目上的反复尝试可以看得出来,它还不太愿意接受这个现实。
趣店2017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是231%和275.3%,但到2018年第三季度,趣店的营收同比增速下降到了32%——新业务没有起色,老业务也开始降速。
而有趣的是,趣店对2019年的增长仍保持乐观,2018年12月,趣店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表示,对2018年排除一次性汇兑损失、调整后净利润25亿元人民币的经营目标充满信心,并确立了2019年扣非净利35亿元的经营目标。
为了安慰投资者,趣店宣布在2019年用3亿美元回购股票的计划。2018年,趣店用于回购股票资金总额也高达2.7亿美元,但并没能阻止股价的下跌。截至发稿,趣店的股价已经跌至5.56美元,较之发行价跌去了76.8%。
另外,失去了蚂蚁金服支持的趣店,在2018年第四季度获客成本是否会大幅增加?活跃用户是否会大幅降低?违约率是否会显著上升? 这些答案都决定着趣店如果回归到老业务上来,是否还能一路凯歌。
持续的高利润维持着趣店的不断试错,也将罗敏的投机、浮躁的做事风格所带来的弊端掩盖了起来。但盲目的在新业务中寻找快速成功的路径是否真的可行,是崇尚变化的罗敏和趣店,此刻都需要想清楚的事情。
(应采访对象要求,薛娇、芝龙和云丰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