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拼多多 黄峥
来源:乱翻书 《黄峥思维切片:60分万岁是个好哲学》
小时候谈不上贫穷,但比较拮据,小时候经常要穿妈妈同事或者是亲戚家小孩的衣服。很多消费习惯和前期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跟现在拥有的财富没太大关联。比如我妈到现在都舍不得打车,她会觉得时间又不值钱,太浪费了。这个对我一直有很大影响,包括影响我思考做商业,我脑子里一直都记着我爸妈这样的普通家庭,他们是怎么思考的,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我的小学很一般,但考上了杭州最好的中学之一,杭州外国语学校。相比于其他中学,接受西方文化影响更早,程度也更深。杭外毕业后被保送到浙大混合班,也就是浙大竺可桢学院的前身。
我在上学时就意识到几个事。一是寒门出贵子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富二代,尤其是官二代非常优秀。二是田忌赛马,在整体资源劣势的情况下可以创造出局部优势,进而有机会获得整个战役的胜利。基于此,平凡人可以成就平凡事。第三是钱是工具,不是目的。
我在上学时有一个较大的遗憾,就是自己目标导向太明确,在追求第一、努力做个好学生上浪费了过多时间,损失了逆反、捣蛋的青春时光,后来才慢慢悟到“60分万岁是个好哲学”。
福布斯中国:您为什么决定就读于麦迪逊分校?
黄峥:我在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学读了本科,专业是计算机科学。和其他同学一样,我申请赴美国读研究生。我之所以选择了威斯康星,是因为赢得了芝加哥商人(钢铁大王)唐仲英先生的奖学金。唐先生说,威斯康星较近,我可以到麦迪逊,到他家中过圣诞节。圣诞节时,我可以免费吃上饺子和烤鸭(笑)。唐先生为人和蔼。尤其是头两个冬天,他的家庭让我有家一般的温暖。这就是威斯康星的故事。当地天气挺冷,我很喜欢,因为没有那么潮湿,与潮湿的杭州不同。我在那边读了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本来,我想继续读博,但是后来找了工作,甲骨文和微软表示愿意雇我。我还向jobs@google.com投了简历,谷歌来了个电话。我通过了面试,也拿到了谷歌的聘用通知。我选择了谷歌。
4.滴滴程维&快的陈伟星
来源:猎云网洒脱陈伟星、隐忍程维,一场高考异途命运
18岁那年,走出老家,怀着一番雄心壮志的陈伟星走上了高考考场。在21世纪初纳米技术狂热的年代,造出拥有特异功能的新材料,赶上时代的创业风口,是陈伟星读大学的动力。但是由于高考前的严重失眠,在考场上睡了50分钟的陈伟星,第一志愿落榜,上了北京化工大学。梦想的破灭一度让陈伟星很难过,他不愿意委曲求全,3个月后选择了退学重考。
而就在那一年,在陈伟星梦想破灭、选择离开的时候,与陈同届的程维也在抱怨自己的命运。因为没注意到高考数学试卷反面的三道题,程维被调剂到了北京化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他是这个专业的第一届学生。“我当时很不明白一个化工大学为什么会有行政管理专业”,程维觉得懊恼,这不是他想来的地方。
不过,与陈伟星的选择离去不同,出生在算得上是小康家庭的程维(父亲是政府官员,母亲是数学老师),血液里并没有太多的叛逆。懊恼过后,程维没有冒着风险去退学重考,他选择了留下。
程维比较隐忍,他说“当时很不明白一个化工大学为什么会有行政管理专业”,这不是他想来的地方,虽然觉得懊恼,但还是选择了留下。在江西小镇长大、读大学之前甚至从未离开过小镇的程维,早在高中时期就反复地告诫自己:出生在哪儿无所谓,但必须在一线城市奋斗。
退学后的陈伟星选择了重新高考,在失败了一次后,他考上了老家的浙江大学,在那儿开始了新的折腾。而远在北京的程维在短暂的懊恼之后,选择了接受,并开始了和大多数学生一样,日常地学习,日常地踢球,日常地恋爱,普通而平静。
上了浙大之后,从农村走出来的陈伟星不愿意回家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他需要出人头地,而且是尽快。
于是,进了大学不久后的陈伟星就想利用科技搞创业,不管新科技多么专业,离自己的本专业有多远,他都不怕,“学透它们,再设法把科技成果化作财富。”
5.大疆汪滔
来源:凤凰科技 马晓宁留学遭拒,研究生"留级"三年,他如何成为身价百亿的无人机第一人?
高中毕业后,汪滔考入了上海本地一家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电子系,但是,循规蹈矩的大学课程让他十分不适应。
上到大三汪滔就泄气了,“距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他一气之下退了学。
此后,汪滔向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世界一流的大学递上了申请。
遗憾的是,当时美国的面试官没有发现这个来自中国内地的小青年有什么特别,更看不到十年后汪滔的成就,所以果断拒绝了汪滔。
唯独香港科技大学慧眼识珠,给汪滔发来了录取通知书,使得他得以进入了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继续就读。
在港科大读书的汪滔对机器人设计充满兴趣,这门课程他选了两次,并且决定将从小的梦想——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作为自己的毕业课题。为此汪滔找了两位同学一起说服老师同意他们的研究方向。
拿着学校给的经费1.8万元港币,汪滔团队奋斗了5个月,经常要在凌晨四五点才能睡下。然而废寝忘食的努力,换来的结果却是在最终的演示阶段,本应悬停在空中的飞机掉了下来。
这次失败的毕业设计得了一个C,这个很差的成绩甚至让他失去了去欧洲名校继续深造的机会。
但收之桑榆的是,前文中机器人设计课程的老师李泽湘教授对汪滔青眼有加,他因此获得了在港科大师从李泽湘读研究生的机会。
6.赶集&瓜子 杨浩涌
来源:人民网赶集网CEO杨浩涌校友做客天津大学北洋大讲堂
他首先谈了自己艰苦的求学经历,话语之间略显激动,他打趣地将自己形容为一个“不安分”的人,不太爱上课,也常常有逃课的现象,曾经在军乐团当过萨克斯手,拿到过卡拉OK比赛的第一名。他同时也坦言自己读硕士时,第一次感到了恐慌。谈到国外的留学生活,杨浩涌说自己从约翰霍普金森大学到耶鲁大学时,只掌握了3门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每天学电脑,从下午两点到第二天天亮,“我有时会号啕大哭,不是因为委屈,只是学习太辛苦,想发泄一下”,他还回忆起自己在中科大求学时倒卖电影票的经历,也讲述了自己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时的兴奋,他最后总结道:“学习,就要全身心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