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21日消息,当地时间9月20日,由布隆伯格与马云等联合创办的彭博全球商业论坛在纽约召开首届大会。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主旨演讲中向全球创新产业发出呼吁:通过政企合作、国际合作,将技术创新投入切实的社会进步,共同消弭城市粗放型发展的瓶颈,实现可持续的现代化。
柳青表示,未来的城市应当是实现空间、时间和可持续理念的和谐发展,而不是像眼下日益逼仄和紧张。要想解决这些挑战,需要各个利益相关方同心协力。
柳青称,“共享出行的革命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中国,共享出行的渗透率只有1.5%,在全球范围内只有1%。滴滴也将通过广泛合作,推动行业更快发展”。
“我们坚信,跬步能致千里,渐进的创新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时间、空间,甚至挽救生命,保护环境”,柳青表示,共享出行产业创新也重新定义汽车生态。目前滴滴已经运营着全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网络,而这一数字还在强劲增长。未来,汽车形态不再围绕个人拥有,而会基于共享的需求,这也会让交通更环保、更安全。
以下为柳青发言摘要:
很高兴再次回到纽约。我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纽约了。但每次来到纽约,我都可以立刻与这座城市的活力、氛围和蕴含的无限可能性产生共鸣。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市停留在自己的灵魂深处。对我而言这座城是北京,生我养我的地方。在我小时候,马在中国首都依然是交通体系的一部分。有时甚至还有骡子。30年后,我们看看现在繁花似锦的北京,与全球其他大都市一样,在几代规划者和建设者的不懈努力下,这座城市已发展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每个大洲,每个国家,都有这样的城市传奇。
然而,随着城市越来越大,楼建得越来越高,人们能支配的空间和时间却在变少。当我们看到城市社会差距拉大,当我们困在拥堵的道路,当我们望着孩子们在污染的空气中玩耍,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虑,以至于似乎正在失去与自己内心的联系。
未来的城市应当实现空间、时间和可持续理念的和谐发展。当我想到未来,未来城市的价值在于赋能给我们,让未来世代实现更丰富的生命,而不是日益逼仄和紧张。更多空间用于绿树和水面,而不是无穷无尽的机动车道和停车场。
为了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我们需要各个利益相关方同心协力: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学者还是管理者,东方还是西方。我们有探索前沿的科学家,在设计飞行汽车,考虑怎样把人运上火星。但也有年轻的初创企业,正从点滴做起,通过每天切实的努力,让我们的城市一天天变得好一点,更好一点。
作为一家刚刚成立5年的企业,滴滴坚信跬步能致千里。渐进的创新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时间、空间,甚至挽救生命,保护环境。
滴滴是一个出行服务提供者;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权利享有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三年前,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工程师走进我办公室要求辞职。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热爱自己的工作,但她最近怀孕了,实在无法每天再经受早晚高峰两三个小时通勤换车的奔波。这就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原因。中国有近8亿城市居民,每天的出行需求大概是14亿次,可以想象有很多普通人面临这样的难题。我们觉得,不应该有人因为通勤困难而不得不放弃梦想。
同时,中国乃至整个新兴市场的汽车保有量也不能无限扩张。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和土地,让人人都要实现目前美国高消耗、重资产的传统汽车经济发展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创造出各种基于共享的出行产品。不仅是私家车叫车,更包括智慧巴士、出租车、拼车和共享单车。每天,滴滴平台上会完成2500万个订单。这是全球所有其他市场总量的两倍。
随着展开这样规模的服务,我们看到很多效果令人欣喜。
2016年,超过1750万司机在这个平台上找到了灵活的工作机会并获得收入。技术创新正减低拥堵,节约时间。中国有20座城市与我们合作,使用人工智能交通技术,重新设计信号灯系统和行车道。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测试区域内的交通拥堵时间改善的幅度高达20%至40%。
深度学习技术能让我们不断精进算法,把更多的人放进更少的车辆。目前,每天我们的平台上有400万人使用拼车服务,每年因此节约的碳排放以数百万吨计。在更大的范围内,“超级拼车”最终将使公交系统发生革命性变化。
创新能挽救生命。在全球范围内,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为每1亿英里1.6人。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安全驾驶系统,我们将这个数字下降至每1亿英里0.6人。
共享出行产业创新还将重新定义汽车生态。滴滴已经运营着全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网络,而这一数字还在强劲增长。未来,汽车形态不再围绕个人拥有,而会基于共享的需求,这会让交通更环保、更安全。
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伟大的出行革命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中国,共享出行的渗透率只有1.5%,在全球范围内只有1%。我们每天都提醒自己需要更努力,实现广泛合作,推动行业更快发展。因此,我们投资于全球七大同行。从东南亚到南美,从欧洲到中东,我们共享最佳实践、技术和产品,为更广大的人群带来更多便利。由于这些挑战往往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最为严峻,因此,下一轮突破也许发生在纽约和硅谷,但也更可能发生在北京和里约热内卢。
放眼交通出行以外的领域,在思考城市的未来时,我们还面临很多纷繁复杂的问题。城市规划者如何平衡个人需求和城市效率?如何确保技术始终服务于人,而不是针对人?当自动化时代到来时,我们如何保护就业,并做好准备迎接变化?如何在城市扩张的同时遏制贫困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没有完美答案,但这些挑战令我们充满斗志。这也就是为什么今日这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珍贵。城市的未来什么样?未来的城市,归根结底不是立足在炫酷的技术,不是立足于飞行汽车和超级隧道。归根结底,城市是立足于人,立足于人与人之间强韧的纽带。今天我们站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大家必须挺身而出,通力合作。我们会将高速路和停车场还给公园和学校;将平静还给繁华都市中的心灵;将城市还给人。为了这样的未来,我期待和各位一起努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