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按理说,硬件的巨额亏损本应早就戳破乐视的泡沫。但由于当时的乐视网不仅高增长,而且是盈利的。这让很多人对危机后知后觉。
从乐视超级电视上线的2013年到爆雷前的2016年,乐视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亿元、3.6亿元、5.7亿元和5.6亿元。
这似乎很诡异,小米在2015年亏损76亿元;爱奇艺更是越亏越多,去年巨亏103亿元。为什么同时做内容、硬件还有那么多其他业务的乐视反而可以盈利?
秘密藏在“少数股东损益”中。
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其实包含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上市公司在一些子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并非100%,这时净利润就会按照持股比例进行分配。一部分归属上市公司,另一部分归属其他股东(即少数股东)。
举个例子:上市公司A持有公司B的60%股份。A营收1000万,净利润200万;B营收600万,净利润100万。上述业绩如何体现在合并报表中?
首先,在调整、抵消掉两家公司之间的内部业务后,B的营收将被全额纳入合并报表。这点非常重要,这是乐视没有剥离子公司的原因。假设A、B没有关联交易,那么合并利润表的营收为1600万(1000+600)。
利润方面,净利润=300万(200+100);其中,归母净利润=260万(200+100*60%),少数股东损益=40万(100*40%)。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代表了净利润当中有多少钱是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自然是二级市场投资人更加值得关注的指标。
乐视当时的操作就是将亏损转移到上市公司体系外的控股子公司,从而美化归母净利润。
来源:乐视网2016年年报
上图可以看出,乐视2016年的净利润为-2.2亿元。但剔除掉少数股东损益的-7.8亿元后,归母净利润反而扭亏为盈,达到5.5亿元。
乐视的模式是通过“极具性价比”的价格销售电视机等硬件,带动会员、广告等收入的增长。硬件业务是亏损的,被安排在上市公司体系外,会员等增值服务的利润率更高,这类业务在上市公司内部。
具体来看,负责生产、销售乐视超级电视的子公司乐视致新(后更名为乐融致新),在2016年的亏损是6.4亿元,但因为上市公司只持有58.55%的股份(少数股东持股41.45%),所以-2.6亿元亏损被少数股东分担。
来源:乐视2016年年报
与此同时,硬件售价远高于会员费等增值服务,而子公司的营收又被全额并表,为了让营收增长更好看,乐视自然不会将这些亏钱的业务剥离出去。
2013年,乐视超级电视推出。当年乐视终端业务营收就达到6.9亿元,占总收入的29%。到了2016年,终端业务已经贡献了乐视46%的营收,可见终端业务是推动乐视营收上涨的主要动力。
如此一来,乐视网就变成了一家“高增长,并且盈利”的公司,顿时收获大量韭菜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