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理想汽车官方
理想汽车工程师孙博告诉未来汽车日报,随着公司内部项目进度不同,加班节奏也有了新的变化。“2022款理想ONE上市的前半年,基本上都在通宵加班。”在此之前,因为理想只有一款在售车型,“我们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对未来产品做研发规划。”
与此同时,身处一线的销售人员们无疑也是将新造车推向“万辆俱乐部”的关键一环。连轴转的工作节奏几乎成为一种常态,为了满足客户上门试驾,销售人员田力对自己提出要求,“无论时间和地点,都要风雨无阻。”他曾在晚上8点多去通州接待客户上门试驾,回到位于北六环的家里,已经是凌晨1点多。
不过回过头看,在缺芯阴霾笼罩下的汽车市场,新势力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已实属难得。为了保证后方粮草无虞,管理层们则一直奔波在满世界找芯片的路上。
早在今年5月,有威马汽车内部人员对未来汽车日报抱怨称,“最惨的时候,一个月仅能拿到几百枚芯片”。何小鹏则在参加节目时直言,“车主着急,小鹏也很着急”,为了拿到芯片,他甚至专门打“飞的”去请人喝酒。
他表示,有的全球企业可以通过从海外调芯片等方式缓解缺芯困境,但小鹏汽车没有,“估计还要大半年的时间才能解决”。
华为无限逼近“造车”
第N次强调不造车的华为,进入2021年之后,一路向造车的腹地挺进。
今年4月,华为不仅在华为门店和旗舰店,正式开卖赛力斯SF5,还先后与北汽、长安、广汽达成深度合作,用Huawei Inside的方式跟车企打造子品牌。
9月,华为与北汽新能源签署全面业务深化合作协议,试图将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引入华为线下门店,从合作造车走向合作卖车。两个月后,华为携手长安、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子品牌阿维塔旗下首款电动汽车正式亮相。
不过华为的野心俨然不止于此,曾经一心相帮车企造“好车”的华为终于按捺不住寂寞,直接上手帮车企造车。
来源:AITO官方
2021年12月23日,在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其与赛里斯合作打造的汽车品牌AITO成为当晚的重头戏。华为也不再遮遮掩掩。“这一次,华为的消费者业务、软件、工业设计团队,全面参与了整车的设计、开发”。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发布会中难掩激动。
一手将华为汽车业务带向台前,余承东的“造车梦”得到不少员工的支持,“不少人认为,华为应该争抢造车这块蛋糕,不能事事都被小米、苹果抢先一步。”有接近华为的行业内人士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上述人士透露,华为的战略是赋能各个行业。“华为希望自己在汽车圈扮演博世一样的角色,而余承东却想让华为成为另一个保时捷。”
在一位内部员工看来,华为就像是一个纠结体,在造车与不造车之间来回考量。“荣耀独立出华为之后,华为急需新的业务增长点,而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值风口,所以内部大家也会认为,现阶段下场造车是最好的时机。”
该员工透露,目前,华为已经具备了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变速箱动力总成等技术。“加上今年发布的鸿蒙生系统,华为已经具备了无人驾驶车的研发能力。”
当华为还在造车边缘疯狂试探,不少核心人才却已经陆续转投他人怀抱来实现自己的造车梦。未来汽车日报整理发现,2021年以来,首席功能安全专家佘晓丽、华为自动驾驶团队创始人、自动驾驶研发部原部长陈奇、地图与数据负责人姜军、智能驾驶产品项目群总监张晓洪、融合传感负责人彭学明等汽车关键人才均出走华为。
无限逼近造车业务的华为,究竟是否会完全亲自下场,或许子弹还要再飞一会儿。
(注:文内部分受访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