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其他商品,农产品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难以货币化。货币化率是通过营业收入/GMV得到的,也就是说,除去买卖商品获取差价以外获得的收入越高,货币化率越高,常见的方法就是广告、推广位、竞价排名等等。
也就是说,货币化率越高的平台,实际上就是商户买流量的成本越高。
一直以来,拼多多就是电商平台中货币化率最低的,这也很好理解,拼多多上大部分是白牌货,只要把价格压到最低,我就能排在最好的位置。或者说,只要商户愿意少赚点利润,我拼多多就给你免费流量,而在淘宝上,这些流量都得另外买。
正因如此,大力发展农产品归根结底还是白牌货,没有差异化,低价就是王道,10块钱一箱的苹果就算放到开屏怼消费者脸上,他们还是会去找那9.9的商家。何谈卖广告?浓眉大眼的淘宝京东,可能真不愿意放下身段,把流量生意丢了。
所以说,卖纸巾也就图一乐,真下沉还得去菜地。
尾声
虽然拼多多的财报原文,也不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可就是有八亿勤劳勇敢的中国网民,一刀一刀砍出了一个巨无霸电商。
除了耳熟能详的下沉市场流量红利,拼多多的拔地而起还有另一个驱动因素:需求分层。在中国,消费群体划分的核心,并不是收入,而是需求。
精致中产们既可以在京东天猫上买两万块的奢侈品,也会在拼多多上抢购9.9元一大箱的卫生纸。因此,拼多多的崛起,纵使有下沉市场的流量红利,但这种对这种需求分层的极端满足,同样不可忽视。
而另一方面,纵使精致中产们抢购再多卫生纸,买奢侈品的时候,大概率还是会选择京东天猫,这也是一种需求分层带来的诅咒。
但无论如何,想要让用户在拼多多上买iPhone,首先,得让他们忘记之前砍过的那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