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机器人产业在生成式AI加持下,迎来前所未见的盛世。 不仅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特斯拉CEO马斯克都在积极投资,就连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华硕董事长施崇棠也极为看好。
搭着飞机越过9800公里,再经过一小时车程,总算来到美国华盛顿州一间巨大的物流中心。 这间隶属于亚马逊、名为 PAE2 的大型仓库与理货站有五层楼高,占地超过 26 万平方米,能够储存高达 4000 万件货品。
走进 PAE2.地板上贴满彩色标线。 过往,这大多用于指引机器人前进; 如今,用户却变成人类,告诉工人与访客移动范围。
这间物流中心里,机器人无所不在,并与人类协作、合作无间。 专精于分类包裹的机器人罗宾会从输送带上举起货物,放置到可移动、能载重的泰坦上面; 同样在地上跑的还有普罗透斯,随着感知能力提升,它的移动范围不再受限,能进入人类行走的开放式场域; 现在,亚马逊也在实测人形机器人,期待凭借它优异的移动与操控能力,亲手拿着货物走进每个角落。
从充斥着机器运转声的嘈杂仓库,转移到太平洋彼岸,东京早稻田大学里,有人领先时代50年,为人形机器人发展做出深远贡献。
「人形机器人之父」加藤一郎在1973年推出世上第一台人形机器人,他的嫡传弟子高西淳夫接棒,顶着学界冷嘲热讽,率领实验室开发出情感机器人、咀嚼机器人、音乐演奏机器人等十多条分支,尽管离商业应用还很远,却是理解人类的点滴累积。 如今,随着生成式 AI 落地,竟让他们真的等到人形机器人站上舞台中心的这天。
再次切换场景,上海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人们对宇树科技出产、在空中360度翻身的机器狗大表惊叹。 在它旁边,还有不到十万人民币的人形机器人,依照参观者指令,一下深蹲、一下挥手。
最后,回到台湾,台北市一间办公室里,宇树代理商至盛科技总经理王国栋,向记者展示机器狗如何巡逻。 只见它灵活地运用模仿动物运动姿态设计出的四只脚,在狭窄的走道中不断向前,即便有人刻意挡住去向,头上装设的激光雷达很快就能感知,它总能适时停下脚步。 王国栋透露,已有客户在工安巡检、保全巡逻时使用机器狗。
走向泛化仍有挑战,但已开启全新局面
在 AI 助攻之下,机器人距离我们的生活愈来愈近,似乎就只差最后一哩路,只是,想走完这一里路可能还要花上一段时间。
想从工厂走进生活,场景变得开放、任务变得多元,难度在于,机器人遇上未知情况时,要能够自主制定决策、接着执行。 「机器人学会『从桌上举起杯子』以后,如果换一个杯子、换一张桌子还能做到,就是能够泛化,」台大电机系助理教授孙绍华解释。
对人类来说,举杯子是通用技能,但对机器人来说,遇上不同杯子与桌子,都需要重新搜集资料,甚至重新训练。 孙绍华观察,现在机器人学习背后的深度神经网络架构,想要泛化仍有挑战存在。
在居家机器人领域深耕多年的王恒聪则提醒,技术突破虽是重点,但最核心的,还是必须实际走到第一线,找出使用者的需求与痛点,才能真正加快普及速度,并造福人类。
无论是移动、操控、还是互动,在不同场景里,都见到机器人从0到1的巨大突破。 接下来,就看生成式 AI 如何带领软、硬件持续演进,让人机协作从 1 跳向 100.甚至光速一般的指数型成长,让更多机器人走入你我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