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采用他转述的别人对他的评价,他的故事可以说是草根逆袭的典范。
罗海元在七彩单车发布会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17年前,高中学历的罗海元离开河南农村,前往深圳寻找出路。那时候,他身无所长,最后只能找到一份理发师的工作,月收入两千元。一年后,罗海元意识到这份工作上升缓慢,就辞职了。
在这个版本的故事中,改变命运的戏剧性时刻发生在公交车上:他偶遇了做平安保险推销员的“大姐”,正在向人推销。他站在旁边全程仔细听,最后软磨硬泡劝大姐带自己入行。
这份工作很适合他。
现在看来,早期的推销员工作确实锻炼了他的口才:由于他在深圳是外来者,没有熟人,只能采取最笨拙的“陌生人拜访”,挨家挨户扫楼。
罗海元回忆,当时他给自己定下目标,别人一天见1个客户,他一天扫150个,别人一天签一张单,他一天签30张,8个月走破5双鞋。早期额度都小,他以量取胜,勤奋肯吃苦。
很快,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回报——年度销售冠军。按照他的说法,从此之后的15年,他连续10年拿到了个人销售冠军,在保险业站稳了脚跟。
他的故事终于进入巅峰了。
平安集团的领导找他谈话,问他愿不愿意去一个新的城市开辟新市场。这是罗海元人生中的一个关键点,从普通销售员走上了老总的位置。
他,“配了一个秘书,一台电脑,经营起一家分公司。”
很多哲学
这段时期的经历被他改编后,拍成电影《咸鱼传奇》:从理发店辞职后,主人公在大街上被人推销面试保险员,他顶着一头五颜六色的头发面试,被面试官臭骂一顿“这里是保险公司不是美发厅!”随后主人公染回头发,穿上西装重新面试。电影中,发型师、保险员、群演,都是他的经历。
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2.6分。
罗海元对成功的渴望,可以追溯到他的家庭。他所在的家庭是一个拥有一百多口人的大家族,弟弟妹妹众多,整个家族对罗海元寄予厚望。按照他的说法,他希望能成为后辈的榜样,通过自身努力影响和改变家族。
他确实一直想要提升自己。谈起人生梦想时,他说:“我对金钱没有欲望,我更多的看重的就是自我价值的提升,成就感提升。”在平安保险的最后几年,他觉得自己的生活特别枯燥,“天天就打高尔夫球啊钓鱼啊旅游啊泡温泉啊”,而他“想干一番更伟大的事业”。
当他坐上分公司的老总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题材拍摄了一部微电影。
这就是《我就是我》,自费15万。自编自导自演。按照他的说法,因为拍的太真实了,他差点被行业封杀。这部片子,据说展现了保险推销员的艰辛日常,使他“一跃成为深圳励志青年的代表”。
罗海元红了。他的事迹,“全中国网友留言说热泪盈眶”。但这不是全部。他并没有满足于通过一个微电影讲述人生。他要把他的人生故事搬上院线。他的故事还有很多可以挖掘。
出于兴趣,他开始投资电影。
他注重自己的精神生活。他说,他的乐趣就是电影、音乐和看书。他不喜欢游泳、运动、健身,而喜欢读书。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问他,读什么书?他说,早年读王石和卡耐基,他想知道雷军是怎么成功的。后来,这一成功学的阅读开始深入,他读到柴静,日本的稻盛和夫。
他的阅读,基本可以概括为:一个人是怎么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