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多月,来自于河北沧州的动力电池回收商王骏(化名)忙得不可开交,每天从睁眼到闭眼,他都在留意、搜罗各地动力电池货源信息。3月9日,他再次出门,由北到南横跨多个省市上门回收动力电池。这只是近期动力电池回收商的一个缩影。
“今年动力电池回收,只要有货源我们基本上都是加价购买,并且可以去全国各地以现金收购的方式高价上门回收。”动力电池回收商陈峰(化名)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最近动力电池回收价格上涨超过预期,几乎“一天一个价”,有同行在观望,也有同行在以折扣系数超过100%的“倒挂”价格到各地抢货源。
记者注意到,受镍、钴、锂等原材料价格大涨影响,近期动力电池回收价格随之飙升,退役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成为专业回收企业高价抢货的“香饽饽”。据央视财经近期报道,从去年上半年至今,单个电池回收价格普遍从2万多元涨至3万多元,涨幅将近50%。
多位受访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动力电池回收价格飙升背后最显著的原因在于上游原材料涨价。上海钢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9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再度上涨0.05万元/吨,均价达50.40万元/吨。而在今年初,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仅为30万元/吨左右,2021年初则仅为约5万元/吨。与此同时,钴、镍等原材料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并且,行业预计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将持续上涨。动力电池回收商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通过将退役动力电池处理后出售其中的贵金属材料获利,即便因抢货回收成本增加,但仍然有利可图。
各路“买家”高价抢货
“2021年以来,动力电池回收价格大幅走高,我们很多同行都没有料到价格会涨得这么高。现在这个行情下,从买入退役动力电池到回收处理卖出动力电池中的金属材料,短短几个月时间,毛利率几乎翻倍。”陈峰近日告诉记者,受丰厚利润刺激,目前不少动力电池回收商都在想方设法加价抢货收购。
记者在百度搜索以及各个网络交易平台看到,高价回收、现金收购、上门回收、正规回收、快速结款、价高同行40%、全国各地回收等字眼是许多动力电池回收商招徕货源广泛使用的关键词。
王骏告诉记者,作为动力电池回收商重金求购退役动力电池货源,是因为在原材料大幅涨价的背景下,动力电池回收是“一笔赚钱的生意”。“以前,我们在回收动力电池时,会按照镍、钴、锰、锂等金属材料的市场价打折回收,现在我们往往会加价收购,不过即便加价购买仍有不少利润空间。”
多位业内人士在采访中亦告诉记者,动力电池回收商加价收购主要与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关,近期金属价格几乎全线上涨,电池回收价格也随之升高,这激发了动力电池回收商的热情。
记者注意到,最近一年来新能源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消息屡屡进入大众视野。SMM统计数据显示,3月10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报价49.7万元~50.5万元/吨,现货均价单日上涨2000元报50.1万元,突破50万元/吨的关口。自年初至今,国产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已累计上涨22.3万元/吨,涨幅高达80.22%。
与此同时,钴、镍等原材料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迅猛,我国钴、镍、锰对外依存度超过90%,未来整个动力电池的产量还会增高,势必需要通过电池的回收利用弥补前端资源的紧缺。”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主管王攀此前对记者表示,上游原材料供需矛盾的加剧,引发产业链上下游对动力电池回收的关注。
而除了动力电池回收商争先抢货外,记者注意到,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亦使得整个行业成本压力进一步凸显,行业内企业正在通过多种措施化解压力。
近日,宁德时代(300750.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投资者提问“如何面对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时表示,宁德时代已建立及时追踪重要原材料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的信息系统,通过多种措施降低原材料价格及供应风险。
亿纬锂能(300014.SZ)方面则表示,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采取多元化的策略控制成本,包括不断提高制造水平、与客户建立长期协作等。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以及镍、钴、锂等上游资源,以保障公司供应链稳定,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不只动力电池厂商,车企也在试图寻找化解原材料上涨压力的方法。记者注意到,在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针对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的原材料短缺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建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制定政策,将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管理,设置专项基金,支持和鼓励国内企业收购国外电池材料资源,以确保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安全。
野蛮生长迎监管“重拳”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集中在2015年后,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的使用年限在5年~8年,按此推算,我国最早投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已逐渐进入退役期。退役动力电池到何处去,已经成为行业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记者了解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将电池拆解,回收其中有价值的原材料,循环利用;另外一种是梯次利用于其他领域,例如通信基站等。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总量约为20万吨(约25GWh),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78万吨。根据东方证券测算,届时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70亿元。
作为一家动力电池回收公司的负责人,赵勇(化名)明显感觉到行业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动力电池回收已逐渐变成一件比较有前景和‘钱景’的事情,这个赛道已经越来越拥挤。”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少市场主体看到了商机,行业内新增了大量回收企业。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3.6万家。其中,2021年一共新注册了2.4万家企业,同比增长644.3%。不过,在这之中,既存在正规军,也存在“小作坊”及“黑户”。
值得一提的是,为引导动力电池行业规范化发展,2018年、2020年、2021年,工信部先后发布了三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公告,动力电池回收“正规军”相继诞生并队伍日渐庞大,不过,截至目前进入工信部白名单的企业累计仅有45家。
广发证券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分析称,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目前仍缺乏一些规范和标准,各种各样的企业都想进来分一杯羹。随着该领域内注册企业数量的持续增多,僧多粥少的局面可能进一步恶化。
“退役动力电池在回收环节流向了‘小作坊’,也使得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处于劣币驱除良币的风险之中。”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何叶此前对记者说道。
不过,2022年以来,为杜绝劣币驱除良币的风险,国家相关部门也在进一步对此进行规范,频出监管“重拳”。
日前,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着眼于满足动力电池等生产需要,适度加快国内锂、镍等资源的开发进度,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将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支持高效拆解、再生利用等技术攻关,不断提高回收比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2月10日,八部委也联合发布了《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及,实施废旧动力电池、废旧手机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并针对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单独作出指导说明。
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已处于产业规范发展的加速阶段,未来有望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有望迎来良性、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