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年伊始,智能手机行业最热门的话题,叫做"折叠屏"
2月20日,三星在旧金山推出了Galaxy Fold;四天后,华为在MWC发布了Mate X。两款产品都采用了柔性屏幕,可以折叠翻转。
一时间,手机圈沸腾了。似乎手机行业的下一个趋势即将明确。
就连三星移动主管D.J. Koh也表示,Galaxy Fold手机回应了那些认为智能手机行业陷入创新和市场饱和困境的批评者,
“我们来这里证明他们是错的。”
然而,我并不觉得折叠屏手机代表了下一个趋势。
1
先说结论:折叠屏手机是手机行业见顶后,头部厂商焦虑和自救的产物。
这一幕,曾经在6年前的PC市场上演过。
我在iPhone 也不能幸免:智能手机行业正式宣告“PC 化”中写到过那段历史:
其实,个人电脑行业也经历过同样的历程。
让我们回到2012年。那年的衰退,PC厂商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2013年10月,INTEL联手众多PC厂商,高调推出了“Ultrabook”,超极本。超极本试图在产品形态上做出创新,推出了“detachble”和“convertible”两大品类,以“变形本”为品类定义,并提出了“PC平板二合一”的Slogan。
一时间,各家PC厂商奇招尽出,各显其能:除了常见的可以拆成平板的二合一本之外,联想推出了“Yoga”系列可以360度翻转的产品;华硕推出了双屏的“太极”笔记本;所有这些笔记本均支持屏幕触控,搭配最新的Windows 8系统,希望彻底改变大众使用传统“Clamshell”形态笔记本的方式。
然而事与愿违。超极本的出现并没有挽救PC的颓势。用户对于厂商强行推广的全新形态也完全不买单,大家把超极本买回家去,其实仍然是当做传统笔记本在使用,基本没有使用所谓的全新形态和交互。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2
说回折叠屏手机
三星和华为的折叠产品细节逻辑有所区别,三星是内折叠,华为是外折叠。不论用怎样的折叠方式,其目的都是一样的:实现一个便携尺寸下,对大屏幕的追求。又或者说,实现了手机和平板的二合一。
折叠时是一个手机形态,展开后变成一个平板状态。折叠屏手机既解决了携带的便利性问题,又满足了对平板大屏幕的需求。看上去很美。
可实际上呢?
华为Mate X展开后是8英寸的平板。折叠之后?是6.6英寸。三星Galaxy Fold展开后的尺寸是7.3英寸;由于是内折叠,折叠后外屏是一个狭小的4.7英寸的小屏,嵌在一个狭长且巨大的机身里。
付出巨大代价、耗费无数研发成本、BOM成本换来的折叠屏手机,带来了多大的提升呢?从6.6英寸到8英寸的提升。
在主流全面屏手机尺寸都在6.3英寸以上的今天,一块7-8英寸的平板究竟有多大的实际市场需求呢?要知道,8英寸的iPad mini已经有5年没有更新了。
那么,除了屏幕的扩大之外,折叠屏手机还有没有带来其他的好处?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