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日,九鼎集团公告,山东高速集团拟认购九州证券新增股份7.9亿股,占增资后九州证券总股份的19%,山东高速集团有意进一步增持、成为九州证券控股股东,只是后来因为证监会骤然收紧券商牌照的收购,这次卖身并不顺利。
昔日的金控集团九鼎投资如今不得不将引以自豪的金融资产一一变卖。
九鼎耗资百亿现金收购香港富通保险的故事曾经轰动香江,但近日九鼎集团却在公告中称,有意卖掉富通保险100%的股权。
就在年初,九鼎复牌后董事会在一封给股东的信中表示会加码投资保险业。然而,今年年底却突然要将旗下最大的保险业务富通保险出手,此举还是让不少市场人士觉得意外。
然而,这就能解救处于危机的九鼎集团了吗?
2
以“PE工厂模式”起家的九鼎
私募抛售股票,集团甩卖资产,断臂求生之间,足以看出九鼎目前的艰难处境。
然而,在九鼎集团最近两年的狂奔过程当中。
虽然他们也曾白手起家,一路打拼成如今的“投资大佬”。
九鼎集团的发展犹如几个穷小子逆势,实现梦想的经历。
九鼎投资创立于2007年,创始人吴刚和黄晓捷、吴刚等人均是四川人,虽然家境贫寒但都聪明上进,两人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分别升到证监会机构监管部处长和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校长助理。
但是他们却不甘于在体制内领取有限的薪水,用黄晓捷的话说,“这是做大生意的时代,在城市化、证券化、产业集中化等大趋势下,只要顺应时势就能成就大的事业”。
2006年底,在中国股市爆发的前夕,吴刚意识到了买原始股的赚钱机会。2006年12月的一天晚上,吴刚对黄晓捷说:“你换个办法赚钱,去买原始股。”
说干就干,2007年九鼎投资成立了,不过吴刚由于工作原因直到2009年才全职加入。据称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其实是借了200万,总共凑了250万,从五道口的一间地下室、2名员工起步。
赶上了风口,猪都能飞。
鸿运当头,九鼎刚成立就赶上了A股牛市和2009年创业板开闸。九鼎创造了工厂式的PE流水线模式,在全国迅速扩张,用“农耕式”地推模式渗入三四线城市,揽获一批中国改革开放后长到成熟期的中小企业。
2010年11月,九鼎投资的6位创始人出资1000万设立北京昆吾九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并于次年更名为北京同创九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同创九鼎)。此前几位创始人已有数年私募股权投资经验,但投资规模不大,2009年募资规模不足10亿,随后九鼎开始高速扩张,到2012年的时候,九鼎已经跻身中国顶尖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管理资金达到260多亿元,投资了200多家企业,员工数量超过300人。
简单总结九鼎模式,GPLP君可以说就是赚取上市公司之前的一二级市场差价,与如今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完全相反。
早期九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创始人吴刚的身份。在向投资企业宣传时,九鼎常常强调吴刚“是从证监会系统内部走出来的”,甚至在九鼎投资了某个企业之后,在企业上市之前,九鼎集团内部会模拟证监会的发审会提前做一遍路演。
2008年四川地震后,为支持灾后重建,证监会一度向四川企业上市开启“绿色通道”,来自四川的吉峰农机和金亚科技正是在这一政策支持下迅速上市,九鼎投资也因此“一战成名”。
九鼎自此便走上了快速扩张的道路,以“扫街式”项目调研和“上市流水线”式的包装运作,成为令业界瞩目的另类“PE巨头”。2011年,九鼎募资规模便高达61亿元,到2013年底时投资项目已达218个,并形成了被业界称为“PE工厂”的上市产业链模式。
只是,曾经顺风顺水的他们在2012年、2013年遭遇了困境,A股市场暂时停发,这让九鼎赖以生存的主营业务面临调整,而且在这一年,2012年3月13日,九鼎负责募资的合伙人张磊正式从九鼎投资离职,同时离职的还有他所在部门的产品总监刘燕,以及方晔,李国庆等人;
2013年7月,原昆吾九鼎合伙人禹勃离职创立了中钰资本;
这些人的离职让九鼎投资深感寒意。
3
九鼎的辉煌:千亿市值 百亿定增
风光不再,回到原点。
九鼎合伙人黄晓捷曾分析说:“我觉得在2015年,我们这种大规模、军团式的方式,就要走向历史的终点。”。
一语中的。
九鼎集团的疯狂始于2013年。
2013年底,国务院继续颁布《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新三板挂牌企业试点迅速扩大至全国范围,同时由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间IPO停发,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新三板得以快速发展。在九鼎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新三板成了九鼎最后的救命稻草。
这让处于困境当中的九鼎看到了希望。
2014年4月,在解决早期投资人的回报问题未果之后,九鼎创新性的将基金份额转为公司的股份,随后九鼎集团登陆新三板,成为第一家登陆新三板的PE,并成为新三板市值第一股。
九鼎首创LP(有限合伙人)换股的新玩法又一次震惊了投资圈,
仅两个月,其定增募资近60亿元,超过新三板之前多年定增融资的总和;
2015年9月22日,公司公告称,公司定增发行5亿股融资100亿元,其中新增股东20名共购买了4.8亿多股股权,出资近97亿元。
九鼎集团疯狂的融资甚至引起来监管的重视,2015年12月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国务院政策例行会上表态,确认暂停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新三板挂牌,下一步将对前期融资的使用情况开展调研,明确资金是否投向实体经济。
监管风向的突然转变,使得九鼎系一系列后续的定增案相继折戟——九信资产300亿定增被否,九州证券300亿~500亿定增也没了下文。此后监管的连续收紧,更是让九鼎处处掣肘。
2016年6月,借贷宝P2P爆发出大学生“裸条”事件,由于借贷宝隶属于九鼎孙公司的平台,一度将九鼎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千夫所指。
2017年5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对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进行了限制。这对于期望通过Pre-IPO、定增,短线获利的私募基金打击很大。减持新规下九鼎如何实现资金回笼周转成为新的难题。
高速发展的九鼎开始遭遇了滑铁卢之战。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市场居然成为了投资大佬融资的战场,结果也令人感慨,而九鼎则可谓“资本市场的经典案例”:
2015年,九鼎集团通过41.5亿元拍得中江地产母公司中江集团100%股权,从而间接持有中江地产72.37%的股份。利用中江地产的“壳”价值,九鼎投资将旗下的PE业务装进上市公司,从而借壳上市,果然,在拿下中江地产(后更名为“九鼎投资”)4个月之后,九鼎成功将的PE业务注入上市,开创了新三板公司吃掉主板公司的先例,作为首家登陆新三板的PE,九鼎又一次成为“首吃螃蟹者”的人。
与此同时,融资了大批资金的九鼎开始高举旗帜全面转型为“金控集团”:
2014年7月,九鼎出资2亿元成立九泰基金,进军公募行业,成为我国第一个民营PE机构设立的公募基金。2014年10月,九鼎出资3.64亿元收购天源证券51%股权,后更名为九州证券。同时九鼎还布局了P2P、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希望最终打造大资管的生态链,此外,九鼎集团此间还以2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九信投资管理公司;以8000万元收购华海期货,后更名为九州期货。
九鼎集团的金控帝国开始形成,一度九鼎集团的市值曾高达千亿,风光无限。
外界一度用“金融全牌照”来描述九鼎在金融领域的布局。九鼎金融版图里,集齐了证券、保险、公募基金、私募、支付等牌照。在当前聚焦主业的战略下,九鼎手上的金融牌照将何去何从,备受市场人士关注。
然而,九鼎集团的疯狂及高潮开始止于此,随后一路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