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国产操作系统之殇
不少网友在听到华为的操作系统正处于研发阶段的消息后皆为之兴奋,毕竟被人扼住喉咙的感觉宛如吊打,且此前已经体验过一次了。
中兴事件引发的无芯之痛
回忆中兴事件的发生,仿佛就在昨日。此前根据美国商务部网站的信息显示,中兴通讯自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知晓美国依据《伊朗交易与制裁条例》对伊朗长期实施制裁的情况下,仍将内含美国制造的受限类配件和软件产品出口到伊朗,以获取伊朗公司的合同并参与当地庞大通讯网络的供应、建设、运营及服务,这些合同金额达到数亿美元。最终美国政府对中兴通讯提出了三项指控包括串谋非法出口、阻挠司法以及向联邦调查人员做出虚假陈述。
事实上,美国政府对中兴通讯立案调查早发生于2012年,后到了2016年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简称“BIS”)才正式将中兴通讯及其三家关联公司列入“实体名单”并采取具体管制措施,直接导致中兴暂时停牌交易。在往后的两年时间里,中兴经历了最难熬的时刻,从协商失败到被“封杀”,其次是被罚,再者内部被要求整改,最终于今年7月14日,美国商务部才正式解除了对中兴通讯销售的封杀令,因而中兴通讯才得以长吁一口气,且在官方发布“解禁了!痛定思痛!再踏征程!”的标语后宣布恢复公司生产运营。
整个中兴事件的发生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但此后更多的舆论还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其中不争的事实就是没有真正属于自家的国产芯片,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一次演讲中也曾表示道,“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中兴事件也验证了这一点。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人家迟早会用各种办法来给你设置障碍。”
芯片尚且如此,操作系统又何尝不是。当前就移动操作市场来看,Google开源的Android和苹果闭源的iOS操作系统平分了这天下,两者累计占比高达99%以上,而国产手机的操作系统几乎都是在Android操作系统之上自我开发与创新而成,但不得不让人正视的是,它的最终控制权还是握在了美国的手中,况且近日的Android也处于火生水热之中。
开源的Android最终也未能逃脱收费的命运
之前,CSDN也报道过,Google因旗下全球第一大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涉嫌垄断行为而遭到欧盟调查,今年7月,欧盟判定Google违反反垄断法并对其处以创纪录规模的反垄断罚款,金额高达43.4亿欧元(50亿美元)。随后,Google虽然表示会继续上诉,但迫于欧盟宣判的90天整改期限,最终Google还是终结了十年Android的免费模式,走上了收费的道路。
根据Google对外宣布的消息,针对欧盟地区,明年2月起,Google将对所有使用Google App服务(Google Play、邮箱、地图等等)的Android手机厂商收取授权费,每台使用Android系统设备的成本可能高达40美元(人民币277元),这将直接导致手机销售的价格与之上涨。不过要论这一收费政策对中国手机厂商有什么影响,明确地说,在国内销售的Android手机,暂时不受什么影响,但是未来就不一定了。
对国内手机厂商的影响
而之所以暂时没受什么影响,这和国内手机厂商使用的Android系统有关。
事实上,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部分是开源的,但也有部分并未开源。它可以减缩为两个部分来看:
●谷歌移动服务(Google Mobile Service,简称GMS)
● Android开放源代码项目(Android Open-Source Project,简称AOSP)
其中,GMS就是Android的灵魂所在但它是闭源的。GMS包含Google多款在线服务,其中包括Google Play、Google语音控制助理、Google地图、Gmail、YouTube、照片等服务。
但是我们都知道,在国内的大部分地区,我们无法访问上述的Google服务(原因想必大家都懂)。因此,国内的手机厂商只需借助Android开源的那个部分即AOSP,保留Android系统底层的同时再开发出自己的软件功能,并打造独立的账号体系。
而在上文中提到的Google将对欧盟地区收取Android授权费,也是针对GMS部分,自然就与国内发售的Android设备没有太大关系了。不过随着国内手机厂商相继进军国际市场,在海外销售的国产Android手机的不定性相对更大,此前,据第一财经报道,小米相关人士表示:“Android收费涉及到Google的一系列应用,在国内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在欧洲的情况还要看具体的协议是如何规定的。”
整体而言,Google倘若未来有一天不再将Android开放亦或是对开源的使用协议进行更改,国内的开发者或企业都将处于被动挨打的位置。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于2012年所言:
“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 Phone8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同样的,我们在做高端芯片的时候,我并没有反对你们买美国的高端芯片。我认为你们要尽可能的用他们的高端芯片,好好的理解它。只有他们不卖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的东西稍微差一点,也要凑合能用上去。我们不能有狭隘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害死我们。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赚钱,是要拿下上甘岭。拿不下上甘岭,拿下华尔街也行。我们不要狭隘,我们做操作系统,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样的道理。主要是让别人允许我们用,而不是断了我们的粮食。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
因此,自研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02
开发一款操作系统谈何容易?
但是开发一款操作系统又岂是一句话的事情,此前的“汉芯”、“红芯浏览器事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国人对国产技术的不信任,况且与Android、iOS同处一时期的塞班、黑莓、Windows Phone系统也纷纷陨落,华为就能一举成功吗?事实上,一款系统到底能不能成功,不仅仅取决它的用户量、推广程度、应用数量,更重要的是生态体系。
曾经是王者的嵌入式系统——塞班系统因过于执着“硬件好才是真的好”的理念,导致其机型碎片化太过严重,这势必让开发者付出高昂的代价。另一方面,塞班系统的版本兼容性也不尽人意,且内耗过大、UI用户体验差,种种原因导致其不能营造良性的生态环境,最终为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
另一款老牌手机厂商黑莓,于今年3月31日宣布彻底移除BlackBerry World应用市场中的所有付费应用程序,并关闭所有购买功能。而这仅是黑莓BlackBerry OS关闭计划的一部分,按照黑莓的规划,将在2019年12月31日全面停止BlackBerryWorld、BlackBerry10以及BlackBerry OS系统。这一系统的陨落主要因为在进入智能机时代,黑莓系统一成不变的更新、自身应用的匮乏,让它的用户纷纷倒戈Android与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