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贸易战期间,RISC-V是否涉及美国出口管制条例,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论。为了让中国企业吃下“定心丸”,RISC-V基金会近期也已经将总部注册地从美国迁移至中立国瑞士。
华为发言人也在第一时间表示:我们支持RISC-V基金会将瑞士确定为开放源码开发的中立场所,使开源尽可能开放对业界来说是重要的。
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RISC-V的生态当中。国内的中科院计算所、华为、阿里巴巴等在内的20多家机构,都加入了RISC-V基金会。数据显示,中国大约300家以上的公司都在关注或以RISC-V指令集进行开发。
中国投入RISC-V研发的部分企业
发展至今,已经有不少企业基于RISC-V构建了开源芯片关键技术,推出了相关产品,例如,阿里巴巴旗下平头哥推出12nm工艺,搭载16个核心的RISC-V处理器玄铁910,华米科技2018年发布了基于RISC-V打造的可穿戴处理器“黄山1号”等等。
刚刚过完十周年生日的小米,旗下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也在8月投资了一家致力于RISC-V架构的处理器IP开发商芯来科技,其处理器已经实现客户导入和量产。
西南证券报告指出,在半导体的历史上,X86、ARM作为主流架构一直都占有着很大的市场。但随着物联网时代的来临,RISC-V作为新兴架构,以其精简的体量,或许在未来的IoT领域中能取得绝对的优势。
凡事都有两面性,自由度过大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RISC-V采用了BSD开源许可协议,虽然自由度很大,允许使用者使用、修改源代码,也可以将修改后的代码作为开源或者专有软件再发布,有助于RISC-V产业化,但是不同利益主体“七国八制”的生态也容易产生分支和碎片,不利于形成标准化统一架构。
专家也指出,RISC-V目前还仅仅专注于处理器领域,而ARM除了处理器之外还有GPU、ISP等一系列IP。换句话说,用ARM可以直接做出整个SoC,而用RISC-V的话仅仅只能做处理器,还没法涵盖其他IP。
与ARM公司花费了30年才建立起的生态相比,RISC-V目前也只是万里长征刚起步,整个软件生态的成熟度还无法与之抗衡,典型的商业模式也有待验证。
还有一点不确定性,如果ARM落入到苹果的竞争对手,例如三星、谷歌、亚马逊、微软等手中,也有可能倒逼苹果转向RISC-V阵营,以其行业的带动作用,相信会大大加速RISC-V生态的繁荣。
但无论如何,对于当下的中国企业来说,RISC-V可能是唯一的一缕“曙光”。未来,在芯片架构领域,英特尔、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或将上演。
写在最后
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政府本周一宣布,进一步收紧对华为的限制,禁止华为购买外国制造商使用美国技术生产的芯片,同时禁止芯片代工厂使用美国设备为华为定制芯片,即日生效。
这意味着,今年秋季上市的华为Mate 40系列,在其搭载的麒麟9000芯片(基于ARM架构)库存用尽后,可能无法从第三方购买,近乎断绝了所有出路。
如果,再加之ARM成为美国公司,必然会再次雪上加霜。物极必反,中国芯片行业到了一个最黑暗的时候,但也在迎接一个自研的最好时代。
参考资料:
1、《Nvidia考虑收购Arm?打的什么算盘!》,半导体行业观察
2、《被英伟达超越,被苹果放弃,英特尔能否像微软哪样再次崛起?》,杨剑勇
3、《中国芯片人才储备严重不足,RISC-V有助摆脱“卡脖子”困境 》,新智元
4、《RISC-V架构下“中国芯”的故事会从它开始吗?》,APP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