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
6个月前,何小鹏在社交媒体发布一张三人合影,并配了上述九个大字。
6个月后,他在央视栏目《对话挑战者》中坦言,“2021年理想汽车的李想过得比较舒服,他和李斌都比较困难。”
何小鹏的这一说法,或许是来自于三人的微信群。在这个微信群里,他们三个人每天都会讨论一些行业、政策方面的话题。
不管是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抑或是第二梯队的造车新势力,还是加速向新能源转型的传统车企,“困难”始终是贯穿全年的关键词。
展望2022年,依然是各有难处。
猛增的销量,缠身的负面
2020年是新能源股价飞涨的开始,2021年则是新能源车辆销量猛增的开始。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0.8%,今年1-11月渗透率13.9%,比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
同时,在11月,厂商单月批发销量突破1万辆的新能源车企增加到14家,包括小鹏汽车、蔚来、理想汽车和合众汽车(哪吒汽车)等4家造车新势力。其中,小鹏汽车以15613量的单月交付量排名第五。
2021年2月,乘联会曾预测今年全年新能源车批发销量为200万辆;4月,乘联会将全年预期调高至220万辆、同比增长1倍。6月,乘联会再一次调高预期至240万辆。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40万辆是国内各细分市场全面走强加出口增量的综合结果。
但今年前11个月,中国新能源车辆市场的销量就突破了280万辆,全年有望超过300万辆,大大超出年中的预测,较2020年增长超过173%。
在销量猛增的背后,新能源汽车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让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在消费者心目中大打折扣,甚至影响了不少人的购车意愿。
2021年4月,河南安阳车主张女士在上海车展特斯拉展台站上一辆展车的车顶维权,强调“自己的车辆存在刹车失灵的问题,造成事故。”
这一事件超出了汽车行业的范畴,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成为不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引发了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制造工艺、辅助驾驶技术、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怀疑。
遇到此类问题的并不是特斯拉。2021年8月,蔚来eS8车主林某钦驾车行驶在沈海高速上,在NOP(领航辅助驾驶)开启的状态下,撞上一辆公路养护车,事故最终造成林某钦死亡。这也是造车新势力辅助驾驶造成死亡事故第一案,不过这并不是造车新势力遇到的第一起严重事故。
在林某钦车祸案的前一个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大道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一辆蔚来eC6撞击石墩后车辆损毁严重并发生自燃,车主不幸遇难。
蔚来方面的人对此事的表态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认证为“上海区域公司总经理”的庆华在他自己发布的公告下添加了一条评论:“我和同事都在现场,根据受损车辆初步判断,电池包基本完好。”这一先入为主的解释存在误导消费者之嫌,遭人诟病。
直到现在,这两起事故依然没有公布明确的调查结果。何小鹏口中“李斌的困难”不止于此,整个2021年,蔚来分别在1月和12月发布了两款期货产品——eT7和eT5,这两款车则要到2022年的3月和9月才分别交付。这也意味着,蔚来在2021年没有一款新产品交付。
多种因素叠加,蔚来的销量明显后劲不足。第三季度开始,蔚来的交付量并不稳定,官方数据显示,蔚来从7月到9月的交付量分别为7931辆车、5880辆、10628辆。10月和11月,蔚来分别交付了3667辆和10878辆。
今年下半年,除了12月之外的5个月,蔚来仅有两个月的交付量位于2021年前11个月的平均交付水平之上。
其中,9月和11月的交付量破万,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7月底南京疫情和10月初工厂产线改造,部分交付提前、延后的影响。按照蔚来给出的交付指引,蔚来12月的交付量不会超过11000辆。
没有新车交付的蔚来,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交付量不仅落后于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甚至还曾被哪吒汽车超越。10月和11月,蔚来的交付量都稳定在国内厂商新能源汽车排行榜的第五名。
在11月的造车新势力交付量排行榜中居于榜首的何小鹏,烦恼比起李斌只多不少。2021年2月,小鹏汽车最畅销的车型P7出现了第一例起火燃烧事故,事发地点在上海。4月,在小鹏第三款车型P5于广州发布之前,一辆小鹏G3在广州市长大厦的停车场外发生自燃,由于发生在闹市区,不管是在事发现场还是在线上,都引起了不少围观。
除了自燃事故,小鹏汽车还涉嫌违规采集人脸数据、购车合同存在霸王条款。
12月,上海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称为“上海小鹏汽车”)向第三方数据采集公司购买人脸识别摄像设备,并在旗下7家门店中安装这些人脸识别设备。由于未经消费者同意,被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处以罚款10万元。
同样在12月,一位杭州的消费者控诉小鹏汽车购车合同存在霸王条款。该消费者表示,他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后,杭州拱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小鹏汽车存在违法行为,并对其罚款1万。但小鹏汽车仍拒绝道歉并拒绝他重签合同的要求。且被处罚后,小鹏汽车只是修改了杭州地区的购车合同,其他地区仍在沿用此前的违规合同。
自燃依然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难题,不管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无法避免。李斌曾经差点被车辆自燃吓到崩溃,虽然近两年蔚来已经不出现自燃事故,但eC6着火事故之后第一时间强调“电池包安全”,多多少少体现的是“自燃后遗症”。
小鹏汽车在2021年出现的两起自燃事故,至今也仍然没有调查结果。但越来越多的自燃事故陆续出现,从12月20日到23日,共有三个不同城市的三辆威马EX5发生自燃事故。
最令人惊讶的是比亚迪。2020年3月,在王传福宣布刀片电池上车时,曾拍下胸脯保证“刀片电池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这款比亚迪自主研发的电池也以主打安全性著称。2021年4月,比亚迪全面启用针刺测试作为企业标准。
但就是这样一款主打安全的电池,也遭遇了自燃的事故。2021年8月,先后有一辆比亚迪汉在高速上起火,一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南宁一小区内起火。11月,一辆比亚迪秦Pro EV在北京中关村壹号地下车库充电时发生自燃,自燃后车辆严重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