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管理条例》)列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发布的2022年立法计划,并排在首位。《管理条例》有望成为全国首个对L3及以上自动驾驶权责、定义等重要议题进行详细划分的官方管理文件。
实际上,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多城市针对自动驾驶落地运营出台了相关政策,产业链相关企业也逐步拓展运营范围。车企更多地注重对自动驾驶企业的投资,并有意通过旗下移动出行平台、新车型等获取全栈道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记者了解到,自动驾驶企业、车企等多方聚焦激光雷达、车载摄像头等技术迭代升级,并尝试将更新后的传感器搭载于实车量产,努力让市场看到智能网联时代下车型的科技感。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传感器需继续迭代以适应更高阶的自动驾驶级别。
逐步完善的管理文件
当前,汽车朝着智能网联方向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对高级辅助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的搭载已成为各大车企在产品配置中的重要一项,相关规范文件也有待出炉或完善。近期,随着《管理条例》被列入深圳市2022年立法计划,智能网联汽车法律的空白问题将有望突破。
记者从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官网获悉,《管理条例》已经过“三审”,有望在2022年内出炉。而这也将是国内首部规范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
此前2021年3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其中对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等级、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准入和登记等均进行了说明。
根据《意见》,深圳市政府可以选择车路协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行政区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及商业化试点。同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开展道路测试或者示范应用,经市相关主管部门安全评估、审核批准,在采取了相应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可以不配备驾驶人。
而其中提及的“全域开放”“不配备驾驶人”等关键词引人注目,实际上,2021年底《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也已正式公开征求意见,并预计在2022年上半年印发,无人测试、商业化试点探索等更多场景即将推出,鼓励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与此同时,深圳市坪山区已于6月正式开通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常态化运行线路,其余区域也正推动全域开放,加快推进区域各种应用场景示范,推进商业化探索。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获得国家车联网先导区的基础上,住建部、工信部批复同意深圳成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络汽车协同发展“双智”试点城市,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的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深圳两个项目也已通过初步评审。
逐年完善的政策文件支撑着自动驾驶落地运营,目前深圳开放测试道路里程约145公里,累计发放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通知书93张,其中载人示范应用通知书23张。同时在妈湾智慧港投入了38台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实现自动驾驶作业。深圳市还培育出本土新兴科技企业元戎启行、裹动智驾等,吸引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落户发展。
进击自动驾驶的车企
除了积极推进L3级别以上自动驾驶规范落地运营的深圳市,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湖南省长沙市也努力推进自动驾驶汽车发展。6月初,长沙市工信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长沙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细则(试行)V4.0》,允许智能驾驶汽车从示范应用到示范运营。
而日前,广汽集团战略投资的移动出行平台也宣布正式开通长沙和中山两个城市的运营服务。
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长沙市是国内第一批发放智能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牌照的城市之一,早在2018年就建成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目前,长沙正在《湖南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指导下,争创“智能驾驶第一城”。
如祺出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祺出行的自动驾驶运营将先在广州落地。随着长沙开城,相关业务也在跟长沙方面接触。如祺出行迈出大湾区的第一站选择长沙,其背后战略考量正是为自动驾驶运营科技的商业化落地谋篇布局。
背靠广汽集团、腾讯等股东的支持,如祺出行已经与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自动驾驶科技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将于今年内组建一支规模超过200辆的Robotaxi车队投入示范性运营,为从有人驾驶网约车运营向无人驾驶网约车运营的变革打牢基础。
除了通过旗下移动出行平台逐步实现自动驾驶运营的落地,车企还尝试通过直接投资入股或者战略合作等方式与自动驾驶企业搭建联系。
例如,今年3月,自动驾驶量产解决方案商禾多科技宣布完成最新一轮数亿元战略融资,而该轮融资由广汽资本独家投资完成。按照计划,搭载禾多科技自动驾驶系统的多款广汽自主品牌车型将于今年陆续上市。
禾多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倪凯此前坦言,禾多与多家主流乘用车企展开了基于车型和产品层面的合作。通过与广汽合作,禾多科技能够推进量产,并依托服务行业获得大量数据,再利用数据驱动提升自动驾驶量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广汽自动驾驶技术也能快速迭代、加快自动驾驶产业化落地、持续降低量产成本。更关键的是,在国内自动驾驶领域开创了产融合作的新模式。
比亚迪则是在2021年底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商Momenta合资成立深圳市迪派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高等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同时,比亚迪还宣布与英伟达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达成合作。从2023年上半年起,比亚迪将在部分新能源汽车上搭载英伟达DRIVE Hyperion平台。
迭代升级的传感器
在上述已发布或拟发布的文件中均对支撑自动驾驶技术的传感器有所涉及。而基于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目前可以实现包括AEBS紧急刹车辅助系统、自动泊车、全景倒车影像系统等的功能。与此同时,追逐传感器的迭代升级已成为各大车企产品宣传的焦点。
例如广汽埃安AION LX Plus强调搭载了3颗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并直言该激光雷达在刷新帧率、垂直分辨率方面较业内普遍搭载的第一代激光雷达高出一级,可根据周围场景的复杂程度,实现刷新帧率10~30次的动态智能调整,且垂直分辨率控制在0.05~0.2度之间,并根据物体和车头之间的距离变化来调整识别精度。
类似的,在比亚迪海豹车型发布会上,激光雷达成为产品宣传的亮点。集度汽车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车头部位的车前盖向双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技术方案一经曝光,也成为业内议论点。
目前,车企对激光雷达的应用大致上有三种方案,包括在车顶前部放置单颗激光雷达、在前机盖上对称布置两颗激光雷达以及在前灯组下方保险杆位置对称布置两颗激光雷达。而车企们对激光雷达的追逐也掉入“以量取胜”的怪圈,一度将单车搭载的激光雷达数量与车辆智能化画等号。
资本市场同样追逐着激光雷达。6月16日11时,激光雷达板块指数报837.912点,涨幅达2%,成交19.43亿元。在资本市场和车企的加持下,自动驾驶企业也加大对激光雷达的布局。
近期,文远知行正式发布全新一代自动驾驶传感器套件WeRide Sensor Suite5.0,拥有12个摄像头、7颗固态激光雷达,共同构成6大感知模组,而搭载该套件的Robotaxi车队已全面投入规模化测试与应用。
与此同时,文远知行还与激光雷达系统企业速腾聚创达成合作,加速实现车规级智能固态激光雷达的上车应用,加快自动驾驶技术的前装量产及商业化落地。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表示,此次与速腾聚创开展深度合作,将进一步丰富文远知行在固态激光雷达上车应用的经验,也为文远知行下一代SAEL2-L4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