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我曾观摩过老罗的发布会。
那时候,老罗虽然已经被嘲笑为说相声的,入错了行,但锤子的发布会依然是互联网界的盛会, 一分钱不花,必然是微信公号的头版、微博的热搜和多数科技平台的头条。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断背山,每个媒体人心里都有几个流量池,相爱相杀,如附骨之疽。
老罗就是媒体人的顶级流量池,用“池子”(无论大小)可能都太小瞧老罗的动能——老罗分明就是流量三峡,大闸泄洪时,巨量的话题就像洪水一样喷涌而出,粗壮的水柱在空中泄出一条白色的抛物带,水柱声振聋发聩,让人叹为观止。
但说实话,我去的那次,远远地看不清楚人,只能看见荧幕前一个矮胖敦实的轮廓,不动的时候像是个圆形的石墩,被孤零零遗落在地平面上;动的时候,像是个画布上的松垮的皮影。
老罗的演讲很有特点,像是唠家常式的琐碎,讽刺媒体“看衰”的无知,自嘲“掉链子”的尴尬,更不缺对铁粉的煽情表白,当然还有马上改变世界的宣言。虽然拖沓,但也有听老朋友吹牛聊天的轻松。
如果不是铁粉,并不容易入戏。不过,精心准备的PPT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记得有一张是敦实低矮的罗永背对观众,站在高楼上,头上绑着红布,绿色上衣敞开,袖子撸起,流出粗壮的前臂,左手插兜,胳膊上还绑着红袖章,右手扶着铁锤柄, 屁股裤兜别着黄色的卷起的书,前面高楼林立,越过高楼,最远处有一轮金色的太阳,光芒万丈。
这不像是一个人在战斗,仿佛是在邀请你加入这场热血沸腾的战斗。台下的观众很难不心潮澎湃。
但听着老罗的演讲,总觉得他是在跟自己角力。如果没有 PPT, 就能明显感到他的啰嗦和停顿时的虚喘,就像是一个北漂的上班族,日复一日,早上像沙丁鱼一样,在地铁上窒息了快一个小时之后,在人流中左闪右闪地冲到公司楼下,却发现电梯前排起了长队。为了打卡,不得不一口气爬上十几层楼。
马拉松式的演讲让人担心他是吊着的那一口气。总能感到一种快被消磨的疲倦, 但他好像还很害羞,虽然碎碎念拖得很长,但又不好大声讲,但还想要赶紧弄完这场精心准备的演讲,有时候重要的话,他习惯说一遍然后再,重复一下,停顿时,还喜欢加“是吧”“对吧”之类的词来跟自己确认。
他的演讲是纯熟的,节奏张弛有度,包袱和梗编排得恰如其分,讲的激动了也似乎是神采飞扬。他不紧张,但却不是很放松、很投入,很多时候总是让人感觉松松垮垮的提不起劲,总感觉要叹一口气。
一场演讲像是天人交战一般的不情愿,就像他的创业一样,最精彩的、最引人瞩目的战斗并不是他和其他人战斗,他的存在感调小以至于无足轻重。但是,罗永浩跟自己的打脸战斗却成为网络围观的狂欢,网友围观他如何因为演讲而遭遇欺诈官司、如何因为手机降价而成为“公孙永浩”。
他不是个穷酸的知识分子,不会怯生生地说 “读书人偷书不算偷”;他心里拎着锤子,自然不会狼狈地用手走出去。 他会主动地回应,将这些嘲笑拿上发布会,一边自嘲,一边回应这是创业者的成熟和企业的成熟,以示自己的强大的意志和继续战斗的决心。
虽然无感老罗的演讲,但我曾理解他的拧巴、欣赏他的勉强和佩服他的努力,“我偏要勉强”的深情即使不能够打动旁观者,也能赢得一两分敬意。
4、
女巫在预言麦克白的命运所时说:
“他将要藐视命运,唾弃死生,超越一切的情理,排除一切的疑虑,执着于他的不可能的希望。 你们都知道,自信是人类最大的仇敌。”
爆棚的自信和最极端的言论营销是罗永浩最鲜明的特点。他的创业从来还没来得及改变世界,一直都是给他自信买单。
现在的罗永浩依然强硬,但已经不再那么自信了。罗永浩曾在2014年的一条微博中说,现金诱导是终极之 low——但现在他也不惮这么做了。麦克白夫人在诱惑麦克白时说,“你渴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却缺少和那种野心相配的邪恶”。
创业者不觉得改变和出格都是邪恶,好像砸掉铁链,就能得到全世界。我们也确实要够辩证地看待改变,“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某一种神圣事务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消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
但不是每一次亵渎都是进步,不是所有的秩序都叫枷锁,也不是所有的下沉都能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