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大院位于洛宁县城东北15公里处的丈庄村,北靠崤山,南临渡洋河,占地20亩,共有宅院5座、祠堂1座。程家大院是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敕封骁骑将军程福亮的故居。程福亮,字大功,宋代名人程颢、程颐的第二十二代孙。
程家大院建筑结构严谨,气势宏伟,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是封建等级建筑的典范。2006年,程家大院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气势宏伟布局精心
近日,我们走进程家大院,只见院内翠竹连片,古色古香。程家大院建筑布局以祠堂为中心,由5座宅院组成,共有主房136间、裙房18间,样式独特,豫西仅见。其中,西侧有两处宅院,保存较好,其中一处为二进院落,前由面阔5间的正房、面阔3间的厢房和院门组成,后为绣楼;另一处为三进院落,属四合院布局。东侧有3处宅院,破损严重。在这些宅院门前,有石鼓、上马石、照壁等丰富的雕刻。
绣楼为砖木结构传统建筑,共3层5间。第一层为砖拱结构,无梁,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为木制楼板。封建社会的绣楼是一般人不能进的,尤其是男人。一般情况下,绣楼会建在后院,隐蔽又安全。程家大院的绣楼第三层被用来储存粮食、钱物。因为楼体墙壁厚实,窗户门框都是铁制的,所以如果遇到土匪,这里也是安全的避难所。
院外建有二程祠、光禄寺、立雪阁、春风亭。二程祠于明初创建,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分别进行了重修,有复制的御书“学达性天”敬于祠内。祠内有正殿3间、献殿3间,东西阶下各有春风亭2间、前门房3间。祠内有顺治年间、康熙年间、乾隆年间的3座保存完整的石碑。其中,二程夫子祠碑,是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四月,由兵部尚书太都御史部督直录军务方观承撰文,由清代著名书法家程之麟用楷书书写的。
为彰清廉康熙赐建
关于这一规模巨大的建筑群的由来,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明朝正德年间,程颐的第十二代孙程仕谦住在嵩县田湖镇程村程氏老宅里,他是当地一位了不起的商人。程仕谦在经商之余用心读书,不但经常到登封、伊川等地讲学,而且还在永宁(即今洛宁)修建了二程书院。由于永宁曾是“二程”传经讲学的地方,于是程仕谦说服了家人,从嵩县举家迁到永宁的郑家庄,也就是现在的丈庄村。从此,河南程家一脉除了夏邑派、上蔡派之外,又形成了永宁一派。永宁派的特点是偏重入仕,仅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就相继涌现出兵部武库司郎中程湛、骁骑将军程福亮、淮安知府程懋等众多名人。
程懋是程颐的第二十三代孙。程懋任淮安知府18年,政绩卓著,深得康熙赏识。可他锋芒毕露,直言不讳,因此得罪同僚,被小人算计诬陷。有人状告他有贪污受贿的行为,康熙便派人到淮安查证。当钦差到达程懋的府邸时,看见程懋80岁的老母亲正在织布,其他家人则围在一起吃着玉米糊。钦差又穿上便服,在当地调查多日,结果证实程懋的确是清正廉洁的清官。康熙听到汇报后,感动不已,便令人在丈庄村程氏老宅旁又择地20多亩,仿照京城官宅四合院的样式,给程家续建了宅院。
经历了风侵雨蚀的程家大院,如今虽然垣壁斑驳,寂静冷清,但它仍不失是研究古代建筑学和封建社会人文历史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