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办纵慧芯光的前一年,霍轶杰加入京东方集团任副总裁并创办了集团创投部门,投资领域包括显示/半导体/物联网/生命科技等方向。
他在2015年合作创立纵慧芯光并担任公司CEO,希望将公司打造成中国第一家具有核心芯片设计和制造能力的光电器件公司,推动国内3D传感产业发展。目前该公司提供一系列形态丰富的VCSEL芯片,为了准备量产,该公司已经建立一套完备的物流管理体系。
今年年初,纵慧芯光在常州建设了外延生产厂房,该产线建设完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条6寸工艺的核心光电器件外延生产线,有望填补国内空白。
和深鉴姚颂的创业经历相似,孟浩也是一毕业就创办了公司。
孟浩在2005年和2007年分别获得清华电子系学士和清华微电子所硕士学位,在硕士毕业的同一年就联合创办了中科汉天下并担任董事兼CTO,负责手机射频功率放大器芯片、蓝牙低功耗芯片、卫星广播芯片等产品的研发工作。
由孟浩负责的第一代和第二代CMOS 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是世界上第一颗单芯片射频功放器件,月出货量达到4000万颗,累计销售超过10亿颗,占有世界65%的市场份额,是国内第一家射频功放产品进入三星手机供应链。孟浩作为第一顺位获得201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和“海英人才”称号。
4,十二位学术名师,培养出满门桃李
1931年,被尊称微“永远的清华校长”的梅贻琦在校长就职典礼上发出了教育界振聋发聩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是的,人才的培养,从古至今都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力量。
比如深鉴科技姚颂的本科导师汪玉,是在汪玉的帮助下,姚颂才能一毕业就创建了火力十足的AI芯片公司。
再比如华山资本陈大同本科的系主任吴佑寿院士,是我国名的无线电工程教育家,中国数字通信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是1925年出生的广东潮安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曾任清华大学无线电子学系主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国家教委科技委常务副主任等职。他的儿子吴一枫也毕业于电子工程系,还与陈大同是同级。
他是亚太神经网络联合会APNNA创建人之一和1995年度主席,他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了TJ-82图像计算机和一套脉码调制电话实验系统,还在模式识别和人工神经网络研究方面作出卓越贡献。
除了吴佑寿老师外,陈大同的传奇人生还不得不提到另一位老师——其硕士指导老师吴启明。如果没有这位老师的帮助,或许陈大同就与美国豪威科技无缘了。
据陈大同透露,他成为豪威联合创始人是“稀里糊涂”地“被创业”。
当时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做了2年半导体工艺高级工程师的陈大同,决心往集成电路(IC)设计方向发展。
他原本打算看看IC专业书、包装一下就去找工作,突然被其电子系的硕士指导老师吴启明邀请加入新公司做联合创始人。
他在博客中写道:“又问:让俺做工艺还是设计。答:设计。我于是一口答应,这不就省得去找工作啦。”于是乎,陈大同成了豪威的联合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