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后的吴启迪来到同济大学任教,并从普通教师一路做到校长。2003年,吴启迪离开了工作17年的同济大学,回到北京出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并主管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2008年3月,吴启迪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4月,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教育部副部长职务。
还有一位学术届的女杰吴德馨院士,在1961年毕业于清华电子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研究员、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专家,在1992年被聘为“深亚微米架构器件和介观物理”项目首席科学家。
吴德馨学术成果不计其数,比如在国内首先研究成功硅平面型高速开关晶体管、研究成功介质隔离数字集成电路和高阻抗运算放大器模拟电路、研究成功MOS4K位动态随机存储器、在国内首先将正性胶光刻和干法刻蚀等技术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研制成功多种专用集成电路、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利用MEM结构实现激光器和光纤的无源耦合等。
除了吴德馨之外,周炳琨和郑厚植也是毕业于清华电子系的中科院院士。
周炳琨是我国著名的激光与光电子技术专家,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YAG激光器,还发明了单片单模环形YAG微型激光器,并主持开展了一系列半导体材料和相关技术的研究。
他在1956年毕业于清华电子系,历任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研究所所长、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厚植最早报道了量子霍尔效应的尺寸效应,在半导体低维量子结构中的新效应研究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比如首次提出了用分裂栅电极实现准一维电子气的办法,揭示了准一维电子气的新奇量子特性,该方法已扩展成为制备和调控量子比特的重要方案之一。
他于1965年毕业于清华电子系,在1995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曾历任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1995-2002年)。自1986年至2015年期间历任各类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首席专家。